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与想像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823 日期:2024-05-15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文章试从创设形象、设置问题情境、挖掘教学因素、丰富学生表象等方面,对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学科特点分析,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富有文化底蕴的精美华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想象的特点进行想象训练呢?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做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如果不细想,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在诗歌教学中应从想象单个形象入手,接触到形象的字词立即在头脑中浮现这些字词的形象。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后头脑中想象得出“十”种景物以及“游子”这些单个形象,这就为理解全诗打下了基础。
  2.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朱光潜说:“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岂止是诗,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篇论文小品,也是如此。如在讲《孔乙己》一文后,不妨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最后一次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的情景,来感受人物的悲剧形象。
  3.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借助优美的画面、乐曲,进行再造想象。例如《孔乙己》一文学习后,为再一次感受孔乙己形象,边播放《二泉映月》的乐曲,边有感情朗读描述孔乙己悲惨经历的文字,学生在宛转、凄凉的音乐中情不自禁地对孔乙己的遭遇不寒而栗。
  三、挖掘教材因素,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
  1.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想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不能忽视假设想象。如讲《故乡》一文闰土的前后变化判若两人,可进行“假如你是鲁迅,看见天真活泼、机警聪明的闰土变得木偶似的,该怎么开导他”的想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对情节进行延伸,拓展思维,进行发散式的想象。根据文章具有的延伸性和跳跃性,对意味深长的结尾可进行续写,训练学生发散式的想象力。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后可以用《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之后》这样的题目去续写。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想象,但也容易想得离谱,此时就需要老师根据文意的主旨适时点拨,正其方向。
  3.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想象。这种训练可以表现为对某篇文章主旨反向认识,也就是鼓励学生从事物的另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如《愚公移山》中主旨情节可以进行假设性逆向思维想象──移山还不如搬家。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哲尔赛岛上旅行时,如果遇到的于勒是一个腰缠万贯、大富大贵的老板时,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语言又会是怎样的?”……
  四、让学生在自读“自得“中培养想象力
  1.运用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对“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细加咀嚼、推敲,让学生意识到生动而传神的语言的精妙之处。
  2.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提高学生的想象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言描述的想象训练。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可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

参考文献


1.蔡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2.田贵远《实施探究性教学法的理性思考》。
3.吴菲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