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078 日期:2024-05-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影响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中的动机、兴趣、习惯、性格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语文的美质,通过多渠道渗透情商教育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可见,情商在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商教学 新理念
  在美国,曾有人追踪1940年哈佛95位学生中年的成就,发现从个人收入、事业、社会地位诸方面考察来说,在校考试成绩高的不见得成就较高;相反,有的人在校成绩不算太好,但是因为具备团结协作、博爱诚信、自信进取等高情商品质,却最终取得了成功。而今我们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更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依靠学科优势,在发展学生智商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质,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EQ,是英文Emotional Quotient(情商)的缩写,中文意为情绪或情感商数,与IQ(智商)相对。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在现代社会里,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商的培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不仅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而且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种共鸣。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心灵沟通,缺乏情感共鸣,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情感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作者透过字里行间已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也要求语文教师自己有丰富的情感,面对着教材,能很快进入角色,深入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中,并通过自身体验,融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以教师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始终突出其主体作用。
  二、搞好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要把语文课讲透
  我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看好教条条、背条条的教学模式,而是重视科学性,兼顾不同层次及年级学生的水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逻辑结构,尽量讲清楚道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同时做到以理服人,注重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并参透知识。长此以往,提升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心服口服,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情感角度出发,严肃认真地对待语文课,并且真正将其看作一门科学。以此为基础,将教与学的对立转化为统一。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要把语文课讲活
  首先,联系热点、焦点,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语文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将有助于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其次,运用现代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组织教学,如讲“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3.把爱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始终
  产生教育艺术和方法的根源及基础是爱心。情感的培养仅依靠命令行不通,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就要热爱并关心学生,让学生充满希望,这是德育实效发挥的基础。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非常重要,这一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都深有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这也是对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较好的阐述。以爱为前提而建立的充满尊重、信赖和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德育内涵有深刻的体验,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高尚的社会理想及远大的科学志向。
  总之,因为对情感教育比较重视,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厌学状况,普遍地有学生反映对语文课兴趣浓厚,同时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智力活动保持兴奋状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语文课教学获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敖敦 论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6)。
[2]刘理 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育科学研究,2002(3)。
[3]鱼霞 情感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4]朱小蔓 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1)。
[5]《国际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