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1998~2005年收治经病理学诊断的眼眶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10(男6,女4)例,年龄33~71(平均51.6)岁,病史1 mo~8 a.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突出度双眼眶差值4~26 mm,眼位偏斜6例,伴眼球运动障碍7例,可扪及肿物5例,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压增高.
1.2 方法
进行常规全身及眼部检查. BTM System型及国产SME200型眼科专用超声诊断仪,换能器工作频率10 MHz.CT扫描采用津岛SCT100N或西门子Stomatom DR3扫描仪,窗宽300~500 Hu,窗平+35~+60 Hu,层面厚度3~5 mm,常规采用水平位扫描,少数病例采用冠状位扫描.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10例患者均行眼部B超检查,均显示眼眶内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中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其中3例透声性强,7例显示透声性中等或弱,不可压缩. CT扫描显示,眼眶内中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内密度不均匀,3例伴有骨质的破坏和缺失,3例伴有眶腔扩大(图1). 有5例行彩色多谱勒检查,其中4例显示病变内血流信号丰富,1例显示病变内有少量血流信号.
2.2 治疗在10例患者中,病变位于眼眶前部者4例,行前路开眶术切除肿瘤;病变位于眼眶深部者4例,行外侧开眶术切除肿瘤;病变范围较大1例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切除肿瘤;复发患者1例行眼眶内容物剜除术.
2.3 组织病理学切除的肿物呈灰黄色,无明显包膜,质地脆,呈侵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8例证实为眼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眼眶纤维组织细胞瘤伴炎症,1例眼眶纤维组织细胞瘤,局部生长活跃,侵犯骨壁. 3 讨论
纤维组织细胞瘤约占间叶组织肿瘤的12.6%[1]. 可分为良性、中间型和恶性3型. X线平片检查显示,正常或见眼眶软组织密度增高,眼眶容积扩大,无骨改变. 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齐,内回声少而弱,声衰减明显,后界显示不清. CT检查显示,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 病理学检查瘤细胞为梭形纤维母细胞及肥大细胞构成,并含有适量的胶原和网状纤维. 恶性者体积较大或充满全眶腔,呈灰红色,无包膜,侵润正常组织,有丝分裂活跃,并有不正常的核分裂. 一般起病急,病程短,眼球突出伴疼痛及眼睑肿胀,常伴视力下降,从皮肤不易触及肿物. 纤维组织细胞瘤可侵犯眼眶内任何部位,多见于眼眶内上象限[2],造成眼球突出和眼位的偏斜. 病变侵及眼外肌或眼球壁,近端骨膜破坏,可以向邻近组织侵犯. 本组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
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依据肿物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如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及内外路联合开眶术等. 同时可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结果判断肿物的性质,以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及时调整手术方法. 良性者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物,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恶性者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物及邻近组织,扫除周围淋巴结,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
参考文献
[1]吴中耀主编.现代眼肿瘤眼眶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31.
[2]宋国祥主编.现代眼科影像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