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格化到体制化制约发展中国家权力结构向现代转换的因素研究
绪论
第一节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0世纪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世纪,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发展中国家在本国的政治精英、知识分子和新兴力量的领导下,逐渐改变旧有的、传统的和落后的社会面貌,跟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时代步伐,走上本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发展中国家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社会和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放眼世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和扩张,发展中国家已不再像18, 19世纪时那样面对着西方殖民者和征服者瑟瑟发抖。在本国现代化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在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抗争中,发展中国家艰难地开始了本国的现代化历程。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和奋一斗,今天我们再来看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现代化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和辉焊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在起步和初期取得的显著成就却并没有在现代化的继续深化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成功起步后,在随后的深入发展中,现代化推进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阻碍,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不进反退,例如: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时人均GDP超过_5000美兀,但是到了2004年人均GDP只有2200美兀,反不及十年前的一半。还有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停滞不前,在顺应现代化潮流,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之后,却始终处十现代化的低水平层次,例如:非州中部和南部的诸多国家,长期位列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现代化在起步后几乎就没有发展。当然,虽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并不顺利,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现代化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从一个传统落后的殖民地社会转变成一个繁荣富裕的现代社会。
为什么有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本国的现代化,而有的发展中国家却步履维艰?现代化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到底受到哪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有的现代化发展迅速,有的缓慢,还有的倒退衰败,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的
国家与那些不成功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特别之处?这些疑问随着现代化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遭遇而成为各国学者所着力研究的问题,学者们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构建一些分析模型和理论框架来发现和归纳影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般律。这些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现代化研究形成了一个涉及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现代化理论可以分为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比较现代化等诸多分支,本文是以笔者的专业一政治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分析和探讨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代化的因素和实现路径问题。
一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衡量,首先是政治一体化水平。“政治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民族国家的成立,而应当具备一定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一体化的权威体制,一体化的法律体制,一体化的司法体制,一体化的行政体制等。”’这种内在机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动员能力、贯彻能力、调抓‘能力和革新能力。其次是政治制度化水平。“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与稳定性的过程。“获得价值”意味着组织与程序被认同,组织与程序的合法性被确立,“获得稳定性”则是前者发展的最终结果。任何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都表现在其组织和程序的复杂性、适应性、自主性和凝聚性上。m 2再次是政治民主化水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政治发展意味着民主精神的弘扬和升华,意味着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意味着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意味着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意味着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让民众能了解和参与政治过程,使政治活动反映民众的要求,使民众与政治活动形式具有高度一致的利害关系。”3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
1,[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苏国勋著:《理性化及其限制一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骤华译,二联书店2008年版。
4,[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英]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6,[英]艾伦·布洛克:《大 独裁者希一特勒[暴政研究」》,朱立人等译,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7,[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张东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8,[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苏]阿·阿夫托尔汉诺夫:《苏共野史:党治制的由来》,晨曦等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土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阿根廷]吉列尔莫·奥唐奈:《现代化和官僚威权主义:南美政治研究》,土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9-20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1
第二节 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11-17
第三节 研究权力结构转换的思路与方法 17-20
第一章 人格化权力结构的起源 20-30
第一节 合法性危机与权威转型 20-25
一、传统型政治权威的瓦解与旧体制的崩溃 20-22
..........................................
第二章 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内容和特征 30-38
第一节 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内容 30-36
一、领袖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30-31
二、法定职位与人格化权力之间的关系 31-33
三、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制衡关系 33-35
四、人格化权力结构的稳固与失衡 35-36
第二节 人格化权力结构的特征 36-38
一、组织形态特征 36-37
二、政治权威特征 37-38
第三章 体制化权力结构的内容与特征 38-47
第一节 体制化权力结构的内容 38-44
..........................................
二、一党独大体制下的权力结构人格化现象 62-65
第五章 制约人格化向体制化转换的因素和对策研究 65-85
..........................................
参考文献 85-89
后记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