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能源短缺而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今天,低能耗甚或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新材料、新构造等创新技术进行不懈追求的同时,驻足回望历史,我们同样发现,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相对有限的条件下,由我们祖先创造的各地传统民居,已能运用各种朴素的营造手段,应对不同地方的地域气候,建筑宜居环境。如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等。它们均是以一种不张扬的、平和的态度存在,不强调天人对抗,而以各种无需耗能的因势利导的营造方法,体现着对各自地域环境的尊重以及对地域气候的良好适应。
.....
1.2 相关研究状况
我国各地民居是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区别于宫殿、官署等官式建筑,大量地分布于各地的乡村与城镇当中,蕴藏着大量的民间智慧与营造经验,是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过去对传统民间研究的主要着墨点是对其建筑学层面、文化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的深入探讨。对民居建筑的形式、分类、构造、色彩、聚落景观、地方风格、美学价值等都有过大量研究[1~5]。这些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归纳和分类, 属于建筑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层面,工作集中在对群组聚落、外观形态、空间组织和审美观念的分析与探讨,主要探寻民居的建筑本原。
.......
第二章 广府传统民居与气候环境
2.1 岭南广府地区概述
2.1.1 “岭南广府”的概念
岭南,从自然地理学上泛指我国南岭山脉以南的地区。南岭山脉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组成,也称五岭[43]。由此理解,岭南从广义上说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港澳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南下迁徙的历史时期不同,分布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不同,以及方言、习俗、宗礼等方面的差异,岭南地区汉民系主要包括三大基本支系,即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广府”源自广州府的简称,狭义的广府是指“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以粤语广府片为母语,有着自己独特语言、文化、风俗、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44]。广义的广府民系则是泛指所有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
2.2 广府地区气候环境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对于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不仅直接促成了居住“遮蔽所”的产生,还对建筑布局、功能组织、空间形式、建筑构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成为传统民居地方特色形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2.2.1 广府地区的地理环境
广府地区所处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在北纬 23°40′~ 21°30′之间,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地形界限看,三角洲西、北面是罗平山脉,东面是罗浮山区,其内为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46]。
......
第三章 广府传统民居群组布局通风·············28
3.1 广府传统民居群组布局概述 ··············28
3.2 广府传统民居群组布局通风实测研究 ··········36
3.3 本章小结 ······················70
第四章 广府传统民居单体通风 ··············72
4.1 广府传统民居单体通风概述 ·············72
4.2 广府典型民居的通风实测分析 ············73
4.3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模式总结比较 ··········154
4.4 广府传统民居单体空间改善通风的作用机理·········159
4.5 本章小结 ·······················170
第八章 广府传统民居细部通风的现代启示及应用探讨
8.1 广府传统民居细部通风的现代启示
巧妙的细部通风做法是广府传统民居在群组布局、单体空间组合之外,对民居通风的又一有力保障,内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通风智慧。这些细部做法并不复杂,构造简单,但处处透露着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关注,各种门窗开口、通透隔断,甚至通风地道等,都体现着居民及营建者对民居通风的重视。也正是这样,保证了传统民居在无电力辅助的状况下,依然能够较好地适应本地湿热的气候环境。
......
结 论
一、论文研究结论
传统民居在营建过程中,对自身所处的地域气候往往会形成一些自发而朴素的适应方法。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使用过程中,营建者与居民又会对这些方法不断地进行调适与改良,使其更加适应地域气候,令住居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岭南广府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夏季气候湿热是主要的气候特征,也是本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广府传统民居就在通风方面发展出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做法,以良好的通风带走余热排除湿气,在全无电力辅助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一定的住居舒适性,应对本地区的湿热天气。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