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论文开题:股价波动对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影响及控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1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论文选题方向、论文题目及论文类别

1、论文选题方向:以股价波动的视角,对股权质押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

2、论文题目:股价波动对股权质押贷款风险的影响及控制研究——基于A企业的案例分析

3、论文类别:案例研究性论文

二、开题内容详细描述

(一)选题背景

1.1 研究的来源

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货币市场应该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打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渠道,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增加优质资产;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币支持,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不畅,货币市场的资金很难流入资本市场,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沟通两个市场的媒介的缺乏,而股权质押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一种需求。特别是在今年,银根收紧,资金链紧张,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股权质押融资为他们开辟了融资的又一条路径。

但是与需要资金融通的企业的热切期望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公司对股权质押持观望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质押标的物的股权所特有的风险性,出质人很容易将股权的风险通过股权质押转嫁给质权人;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股权质押制度相对滞后,法律法规繁复、交叉,缺乏必要的协调;法律规定又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重要制度的缺失,使得股权质押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为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更好的融通,股权质押制度安全有效的执行,我国股权质押风险防范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

1.2 研究的背景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展,带动了证券市场的繁荣,而股权质押作为证券市场的流动体,使股权质押作为新兴的担保方式日渐受到人们的认可。股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股权质押与其他的动产质押有所区别,在于它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质。随着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股权质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股权质押来融资。

这几年以来,我国各大金融机构以股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的贷款项目数目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市场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的情况下,股权质押的广泛适用对于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面对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股权质押制度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规定存在许多不足,《物权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立法上的缺陷,但在有关股权质押方面的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股权质押在日常交易中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股市出现的低迷,股权质押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在实现融资的同时确保交易的安全,日渐成为股权质押在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考察我国现行股权质押制度立法基础、标的、设立、效力等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股权质押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应对实践中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措施,并且作出了一定法律制度的完善,希望对我国股权质押制度的发展提供帮助。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可以促成大量的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刺激股市,拉动社会总需求;股权质押能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进行改进,帮助银行消化我国巨额的银行存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证券公司也可以利用股权质押贷款改善公司的资金状况,促使股价的上扬,为我国股市二级市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1.3 选题的目的

自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而一些地区性的商业银行则联合证券公司利用股权作质押物,向居民和企业法人发放贷款,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由此,我国商业银行面向法人和自然人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对于这项新业务而言,目前配套的法规还不健全,风险比一般的金融产品要大,因此正确识别和控制该业务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此业务的前提条件。并且如何在质押过程中,股市的波动带给银行巨大的违约风险。如何把控风险,成为了当前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4 研究的意义

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及其功能定位,决定了商业银行不可能提供资本性资金,因此,通过股权质押所获得贷款一旦用去长期投资股权,将会由于短贷长投,造成债权和债务双方潜在流动性风险。目前,由于现行法规政策及其监管上的漏洞,加之股市持续上涨的巨大利益冲动,使得股权质押贷款资金流向股市问题仍十分突出。在银行目前通行以股权质押日前七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为评估值发放贷款情况下,实际上将股票的泡沫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就是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合理配置,在承担一定风险条件下获取的收益。因此,顺应国际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借鉴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为背景,结合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研究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尤其研究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的新风险控制方法问题,对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并为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提供有力支持,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因此,投资者要想博取价差受益,只有先买进股票然后再高价卖出,由此导致市场一味地追高,市盈率高企,股价远远脱离基本面。当市场走势下跌时,往往又会出现连续地“跳水”,股价下跌失去控制。因此,虽然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存在涨跌幅限制,但是股市的波动幅度仍然远高于海外成熟市场。而股权质押贷款与股票市场瞬息万变的价格直接相关,股票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会给银行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带来很大风险。虽然发生信贷损失是无可避免的,但银行在审查发放贷款过程中必然要有效剔除包含自身所不能接受的潜在的高违约风险的业务。波动幅度大的股票带给银行的是巨大的违约风险。确定哪些是可以融资的客户,哪些不是可以融资的客户就摆在了眼前。事实上,在现实中无论贷款决策做的如何好,它都要受到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左右。有效的把握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会使银行在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时,有效的控制其可能损失的波动幅度,即可以使得银行知道在某一具体时刻某项业务可能承担的最大风险损失。

理论意义

股权质押是由出质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为标的而设定的一种权利质押,出质人可以是作为融资一方的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作为出质物的股权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作为质押担保,银行据此提供贷款的融资业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商业信用的票据化,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相应的票据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股权逐渐成为物质财产的异化形态,由于这些权利具有确实有效和便捷融通的特点,从而使权利质押不但成为可能,而且在市场经济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股权质押贷款在我国现有法制体系内是可行的, 作为一种新兴而又潜力巨大的融资方式、不仅符合国家鼓励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导向,为企业拓宽了融资的渠道,逐渐成为管理层收购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资金运作和效益空间,促使资金能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优化配置,对盘活整个国民经济的存量资产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股权不具有物质承载性和可真实占有性,它只是根据法律而设的一种无形权利,因而在股权质押贷款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这些可能直接影响质权的效力, 最终使得质押的目的难以或不能实现,不能充分保护质权人利益。本文通过对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股权质押贷款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 文献综述

安全价值是股权质押制度的首要价值取向,因此对股权质押风险防范的研究应成为股权质押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我国国内关于股权质押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质押制度的架构,多从股权质押的标的、设立、公示、效力等方面对股权质押进行体系上的梳理,专门对股权质押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且对于股权质押风险防范,学者们一般只是在研究股权质押制度时设节论述,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就既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股权质押风险防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质押风险种类的认定和针对这种质押风险所提出的具体防范方法两个方面。

国外研究现状

Yeh(2003)认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比例越高,则引发的代理问题越严重。当所质押的股权价值下降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则会要求股东增加更多的股权以弥补股权价值的下降引起的损失。这会迫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使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维持公司的股票价格。因此过多的股权质押会造成控制权杠杆效应。

peng(2011)在前人设计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模型。他认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在公司财务状况越好情况下,控股股东从公司获取私利的动机越大。

Gary Tian和Qigui Liu (2012)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将所持有公司的股权质押的同时,利用手中控制权侵吞、占用以及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掏空公司,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和提供质押贷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股权质押己经变成控股股东快速套现和脱身的“快捷通道”。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于50%时,就预示着公司的资金层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在某些时候似乎己经成为了一种经营风险的征兆。

Rau和Cheung(2006)指出股权质押意味着公司的风险增加,相对于投资机会多的上市公司而言,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市场条件不好、投资机会较少的情况下,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国内研究现状

林建伟(2005年)认为,股权质押的风险可分为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三种。道德风险,是指股权质押可能导致大股东“二次圈钱”,甚至出现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市场风险,其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所谓内部风险,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所导致的股权价值变动风险。如经营风险、人为的破坏等引起的风险。而外部风险,指因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动而影响股权的价值。如政策影响、市场交易中的投机行为、行业竞争风险等等;而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制度缺陷而产生的风险。其又分为:(1)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2)合伙企业股权设质的风险;(3)涉外股权瑕疵设质的风险;(4)优先受偿权的特殊性所隐含的风险。针对风险问题林建伟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方法。他认为,股权质押制度主要通过公示主义和质权保全权的设计来实现制度的安全价值。公示主义就是通过转移股权凭证或者就股权质权进行登记公示来维护交易的安全。公示于外表的事实,即使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合,但对于信赖该外表事实,并有所作为的人也要加以保护。不过,与一般权利质权的安全功能不同的是,股权质押制度的安全功能具有特殊性。由于股权特别是股票的价值会随着市场行情而波动,当股票价值出现大幅度下降时,将会影响担保的效果,危及债权的安全;因此,法律赋予质权人以质权保全权,当股权价值大幅度下降时,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进一步的担保,否则质权人有权将出质股权变卖并从中优先受偿。同时还针对现有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不完善,缺乏周延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个想法,即以现行的担保法律制度为依据,参照《证券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一个统一适用于所有股权质押的 《银行发放股权质押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对用于担保的股权的适格性、股权质押的设立程序、股权价值变动的风险控制等问题做出全面的规定,确保交易的安全。

贺晖(2007年)的观点与林建伟先生的观点略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类标准的不同。贺晖认为,股权由于不具有物质承载性和可真实占有性,其只是根据法律而设的一种无形权利,因而在股权质押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这些可能直接影响质权的效力,最终使得质押的目的难以甚至不能实现,不能充分保护质权人利益。贺晖先生认为,股权质押的风险存在于四个方面:(1)质押物选择的风险;(2)质押物价值波动的风险;(3)股权质押公示方法缺乏安全性;(4)质押物处置时的价值实现风险。对风险类型划分的标准不同,对于股权质押风险防范措施的设计也显得略为具体化。贺晖认为,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股权质押贷款方式,改善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股份制企业融资渠道和经济效益,风险防范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谨慎选择质押物;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准确确定出银行和企业都能接受的股权质押价值;加强对质押物的价值监控;完善合同条款,加强对设质行为的管理,保障银行的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发展。

阎天怀(1996年)在《论股权质押》一文中指出: 质物价值是一个预期值。因股权价值的不稳定性,从而在设立股权质权时,当事人协商确定出资额或股份额的多少,即确定以多大的出资额或股份额为出质标的物才可对债权人以充足的担保时,事实上是以当事人或第三人(如资产评估机构)的预期价值为基础。

邹明春(2001年)在《股权质押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认为:股权质权的实现是指股权质权人于其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受清偿时,处分出质权而使其债权优先得到清偿。股权质权的实现是质权人所享有的优先受偿权的落实,是设立股权质权的最终归结。

其他学者亦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观点,大多数是对贺晖先生观点的细化和补充,如“严格审查公司的持续经营记录,对公司的资信状况作出评估”,“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必要时要求控制人提供担保”,“要求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随时监控其经营状况”“适时转让股权以实现债权”等。

经过近十年实践发展和研究积累,国内关于股权质押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初见雏形,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从文献特征来看,研究文献出现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而且专著相对较少,期刊文章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从对中国股权质押风险防范现状与实践的研究来看,一般是对股权质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较为具体的措施,而没有对股权质押的特殊性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无法建构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对股权质押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鉴于此,本文拟对股权质押特殊性之所在一一股权质押的标的的本质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此分析,以股权价值为中心,就股权价值变化前的预防、变化时的保全和变化后的救济三个方面对股权质押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3.1 研究目标

1、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献综述进行整理,能够深入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熟练运用论文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对股权质押下的企业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案例,对企业价值评估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为报告需求者决策提供参考。

3.2 研究内容

结构

1.前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股权质押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1股权质押的概念

2.1.1股权质押的概念及特征

2.1.2股权质押的功能

2.2股权质押标的

2.3股权质权的效力范围

2.3.1股权质权对所担保债权的效力

2.3.2股权质权对质物的效力

2.3.3涉外股权设质产生的风险

2.3.4股权质权对质权人的效力

3.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管理

3.1股权押贷款的流程

3.2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来源

3.2.1股权质押中出质人的欺诈风险

3.2.2股权质押中的道德风险

3.2.3股权质押的标的物选择风险

3.2.4股票质押的市场风险

3.2.5股权价值风险

3.2.6法律风险

4.股票波动下的商业银行股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

4.1股市波动在股权质押贷款中的作用

4.1.1股市波动趋势对银行开展股权质押的影响

4.1.2股市波动趋势与银行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性

4.2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对股市的影响

4.2.1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测算与路径分析

4.2.2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对股市的影响

5. 浙商银行对内蒙古兴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案例分析

5.1业务背景介绍

5.2兴矿业的资产分析

5.3相关主体介绍

5.3.1资产管理人

5.3.2合作中介机构情况

5.3.3账户管理人情况

5.4质押标的情况

5.5兴业矿业股权质押式回购的机遇和挑战

5.6该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6.商业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的控制手段

6.1对出质人进行严格审查

6.2确保股权质押程序合法有效

6.3谨慎选择标的物

6.4建立股权质押的证券评级体系、设立警戒线和平仓线

6.5正确评估出质股权的价值并确定股权的质押率

6.6股权质押相关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完善

结语

(四) 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可行性分析

4.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将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分析对该论点进行探讨和佐证,最终得出结论。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企业价值领域内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类和升华,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观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以古兴矿业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为例的具体案例,探讨风险防范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评估中涉及的一些风险因素定性分析,再通过定量分析量化。

4.2 研究思路

文章的第一部分,对股权质押贷款产生的背景、意义等进行了介绍;

文章的第二部分,对股权质押的概念、股权质押标的和股权质权的效力范围等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概述;

文章的第三部分,对股权质押贷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文章的第四部分,基于随机波动性模型的中国股市波动性估计。本章采用动态随机波动性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利用中国股市数据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与ARCH类模型相比,随机波动性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中国股票市场的回报异方差和波动性的序列相关性。本章研究另一目的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经济计量方法基础。

文章的第五部分,以古兴矿业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为例详细分析了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

文章的第六部分,通过对股权质押贷款的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的控制手段。

(五) 研究条件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担保方式,具有担保功能、融资功能和效益功能。与动产质押相比,权利凭证的转移和占有更加方便,快捷。另外,股权这种具有金融资产性质的权利形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具有极大的财产价值,还具有极强的流通性和变现性,使其在实现权利的优先受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股权质押在融资担保方面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股权质押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然而,在股权质押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立法上也缺乏规定。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操作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股权质押风险控制方面建构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股权质押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股权质押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但是由于笔者能力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也不尽完善,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作进一步研究。

三、参考文献

[1] 贺晖, HEHui. 浅析股权质押贷款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4(2):119-122.

[2] 孙天琦. 浙江全省推开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情况及对陕西省的启示[J]. 西部金融, 2008(11):5-8.

[3]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浙江全省推开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的启示[J]. 西南金融, 2008(11):28-30.

[4] 宋林辉. 浅析股权质押贷款[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7):32-33.

[5] 龚英姿. 股权质押贷款若干问题探析[J]. 金融论坛, 1997(11):51-54.

[6] 阙紫康. 山东省股权质押贷款实施情况调研[J]. 深交所, 2009(4):39-42.

[7] 罗亮森, 王玉湖, 刘海东. 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案例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11):41-44.

[8] 田天, 车富龙. 股权质押贷款授信的理论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12(11):34-36.

[9] 贾泽林, 冷晓莹. 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J]. 现代金融, 2010(6):19-19.

[10] 黄新平, 黄志强, 黄开宇. 对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实践与探讨[J]. 武汉金融, 2013(1):34-35.

[11] 向群.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11):76-77.

[12] 王敏, 陈晓明. 商业银行股权质押贷款实务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22):44-46.

[13] 冯静生.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背景下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研究[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4(4):42-46.

[14] 殷惠新.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需透过表象看本质[J]. 中外企业家, 2012(18):121-123.

[15] 李宝福. 瑞丰农商行推出农户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J]. 中国农村金融, 2014(22):86-86.

[16] 王斌,蔡安辉,冯洋. 大股东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与公司业绩[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7):1762-1773.

[17] 胡思奇. 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融资项目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 2013(23):20-23.

[18] 艾大力,王斌. 论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机理与市场反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2,27(4):72-76.

[19] A Case Study of Equity Pledge Loan in Jin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9.

[20] Wang X H, Yan-Yan L I, Management S O. Large Shareholders' Equ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quity Pledge: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ME Board Listed Companies' Data[J]. Commercial Research, 2016.

[21] Post T B. Shared Equity Pledge to Solve Mortgage 'Drought'[J].

[22] Zhang T, Chen Y. Equity Pledge,Pledged Funds Flow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quity Pledge of Listed Companies[J]. Journal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2014.

[23] Liu X. Thinking and Debating about the Stock as Loan Pledge[J].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00.

[24] Chen Y, Hu S Y.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ersonal stock loan and firm performance[J]. Department of Finance, 2001, fax:886-2.

[25] Fei-Fei W U. Judicature Recognition of Pledge Loan Contract Effectiveness in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with Alleviation of the Numerus Clausus Principle as the Entry Point[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14.

[26] Ferrante F. A Model of Endogenous Loan Quality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5.

[27] Plunket J E. Automated system for compiling a plurality of existing mortgage loans for intra-loan restructuring of risk via capital infusion and dynamic resetting of loan terms and conditions: US, US 8306893 B2[P]. 2012.

[28] Cameron R. Equity and Inclusion Pledge pi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2014.

四、完成论文的大致计划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