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时发展尖端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九五”规划开始,已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测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精密微致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压电陶瓷材料(PZT)的致动元件,其输出功率低,且必须采取有限措施防止冲击力和高驱动电压造成的击穿短路等问题。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成为近年来研究微致动技术的热点。它的发展,势必促进微致动技术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导体生产、光学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
国外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论及应用成果,日本用直径6mm的超磁致伸缩棒制备了精密机床工具伺服装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积闪的驱动力为588N,是压电材料(PZT)的20倍,加工单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 。美国Etrema公司开发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D致动器应用在活塞非圆加工机床上,最大行程为640μm(最大动态行程350μm),位移精度达2%±1.1μm,最大输出力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是微型马达,包括直线马达和旋转马达,德国L.Kiesew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缩蠕动型直线马达,可产生1000N的驱动力,极限速率为20mm/s ;美国的J.M.Vranish等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开发的转动式步进马达扭矩输出达12.2N·m,精度达800微弧度 。在流体控制领域,瑞典ABB公司设计了一个用GMM棒作为驱动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燃料的精密、瞬时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小污染,它在飞机和汽车等内燃机中已得到应用
国内在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夏春林等(1999年)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压力气动阀的驱动元件;浙江大学开发研制了活塞异型销孔的制造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异型销孔的制造难题;甘肃天星开发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开发了井间声波发射换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动执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及超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迟滞损耗均导致超磁致伸缩棒温度的升高。而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热变形,严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温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毕业设计的旨在对某微进给刀架中执行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以尽量消除或抑制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输出位移精度,进一步推广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贾振元,王福吉,郭东明.功能材料驱动的微执行器及其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11):61~67.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微驱动应用领域概述[EB/OL].[2004-11-25].http://www.bsjm.com.cn/bs//11/yingyong.pdf.
[3] Goran Engdahl.Handbook of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s.Sa Diego:Academic Press,2000.
[4] 郭东明,杨兴,贾振元等.超磁致伸执行器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钢.中国机械工程.2001,12(6):724~727.
[5] 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钢.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毕业设计对给定的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并恒温水冷条件下进行热分析,通过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与热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 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应用及超磁致致动器的优势,阐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动器的发热影响分析。 列出所有导致超磁致伸缩棒发热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超磁致伸缩棒温度升高对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总结常用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控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动器的热分析理论论以及软件仿真。 介绍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在Abaqus环境下建立当前微进给刀架中致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的驱动电流以及恒温水冷的温度下,对超磁致致动器几何模型施加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网格划分等步骤后,经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超磁致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
第四章:超磁致致动器结构优化。 根据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介绍针对该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该方案,确定最终的驱动器结构参数和所采用材料的热属性参数。对优化后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优化后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得出对比,得出结论,以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概括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 分析微进给平台的图纸,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中建立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驱动装置的的三维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 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设定的驱动电流以及25℃的恒温水冷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分析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
(3)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 根据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均匀度以减小热变形误差。初步设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对超磁致致动器的线圈发热进行分析,得出线圈发热模型,根据模型对线圈进行结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二,将超磁致伸缩棒与线圈间套筒的材料换成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过程中吸收潜热,温度维持不变的特性,抑制线圈发热对超磁致伸缩棒的影响,总体采用相变加水冷组合温控的技术方案。
(4)对比 对优化后的超磁致致动器在Abaqus环境中施加相同的驱动电流及恒温水冷的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优化后的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3、进度安排
(1) 第1-3周: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
(2) 第4-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 第6-8周:学习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动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4) 第9-10周:在Abaqus环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条件下的热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热分析结果。
(5) 第11-12周: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6) 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7) 第15周: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毕业设计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