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研究的理论基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选择,我们常常所说的理论基础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类学科的权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目的
本文是一篇基础研究性的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工程伦理着作文献的阅读和理论研究的分析,根据化学工程活动的具体特点,结合现实中化学工程正反两方面案例的调查和分析,参考己有的工程伦理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本文从化学工程的概念界定和研究范畴入手,总结了化学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通过对具体案例剖析和化学工程存在的伦理困境调查,分析了化学工程伦理与其他伦理之间的交叉。阐述了影响化学工程合伦理性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针对不同的现实角色和伦理困境,提出工程主体共同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工程师与工程雇用方的利益关系不同和工程师在化学工程中的作用不同,将化学工程师细分并解决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同时还分析了投资者、政府职能部门和公众等工程其他主体在化学工程中应当承担的伦理责任和遵循的伦理规范。从而使化学工程更科学合理的实现长远利益和满足人们需要的和谐统一。
二、研究意义
本文对化学工程伦理的分析和探讨,对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工程包含的门类很多,工程背后不同的学科技术支撑使工程各具独特的性质。化学工程、基因工程、药品工程、水电工程由于自身特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工程风险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对应的工程伦理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伦理的研究,一方面试图分析化学工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和存在的伦理困境,提出符合化学工程特点的伦理标准,规范化学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另一方面是要倡导对具体学科工程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克服用一般的工程伦理标准规范所有工程而出现的声`帽大头小“的情况,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工程,辨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工程活动中出现争议和问题,从而使工程伦理学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论主要是针对整个工程伦理学而言的。工程伦理学经过近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早和完善。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为代表。
美国是工程伦理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先者。其工程伦理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有着完善的理论框架。它以西方伦理学基本原理、道德经验与法律条文所公认的基本原则进行理解和分析,以增强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工程伦理决策问题,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形成了创造性解决工程伦理困境的策略体系。美国工程伦理学在实践应用方面也非常有效,主要体现为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工程中伦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例如美国的各专业工程协会都对本专业制定了相关的伦理规范。
美国的工程伦理学是”专家治国“思想的延续,美国工程伦理先驱曼泰儿在工程伦理着作《工程中的伦理与专业主义》中明确提出用工程方法解决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问题。一直以来,美国工程伦理继承了这种思想,强调专业主义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美国的工程伦理学还源于各界的支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人文基金较早就为大学研究工程伦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德国的工程伦理研究注重对工程师技术责任的评估,即通过对技术的评估来减轻技术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和影响。年,德国工程师协会要求工程师”为新产品、新方法的质量、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责任。“德国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着力点在科技理性本身,提倡把科技纳入哲学实践中,通过对技术的反思赋予工程技术活动以普遍的意义。德国工程师马克思·厄斯在《生存力量》一书中,认为技术是延伸人类心灵、精神的工具。
法国的工程伦理研究者对工程科学原理和价值观念的精通,使得他们对社会进步有着独特的理解,但对工程的伦理教育缺少关注。法国的工程伦理研究者主要寄希望于通过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的集体理性来管理工程,维持相关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以达到完美的未来社会。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受这种模式主导的法国工程界已难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因此法国的工程伦理研究者、教育者企图调和这种矛盾,在不改变原有教育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创立国际交流模式的学校以及其他专门职业技术学校,并使工程教育尽可能多地为私营企业服务。法国工程学头衔授予委员会提出要把伦理学引入到工程学课程体系中去,并修改了其对工程学科的要求,其中包括”对工程职业的外语、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伦理反思的要求。“
这为工程伦理提供了立足点。
日本的工程伦理学是伴随着工程职业化而不断发展的。它为工程师解决国家责任与企业义务相冲突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方案。日本的工程伦理最初强调工程师注重自身修养,而缺乏正式的职业伦理训练和指导。近年来,日本工程事故频发,且原因大都是企业管理者和工程师的伦理缺失。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工程团体发展迅速,为工程师制定了一种职业化的标准。让工程师在伦理范围下,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日本工程团体是通过为工程师提供情感归属来定义工程伦理的,”它配合一种感恩的伦理观和把企业看作是社会市民的观念。“`如年建立的日本工程教育国家委员会,建立伊始就规定,工程师应以一种”家族“的特征发扬其职责,工程师要超越个人利益,具备以全球性眼光来考虑问题的能力和理智基础。
国内对工程伦理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的负面效益日渐突出,使得与科技联系最为密切的工程伦理成为科技界、工程界和伦理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有学者认为,工程伦理是构建工程与科技、工程与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在工程领域、科技领域、社会领域都必需遵守的伦理道德原则。
工程伦理的主要要求是责任、公平、安全、风险。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有利于纠正当前工程界普遍存在的对工程伦理的认识不全面,而且有利于对工程活动进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及对工程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同时,肖平、李伯聪等学者认为建构工程伦理学科体系的完整理论存在一定的困难。工程伦理学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跨度大,研究难度大。
总体来说,国内外工程伦理学中就某单学科工程为对象的研究框架尚不完整。很多文献通常是通过以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显见和热点的工程为例,研究内容大多是整个工程伦理的一般原理,几乎未能涉及各学科工程应该具备的特有伦理要求。对化学工程伦理的研究,仅仅是在对工程伦理做整体研究的时候,将某些涉及化学工程作为案例分析。将化学工程伦理从普遍的工程伦理中抽取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在各权威网站很少能发现。
四、提纲
摘要
绪论
引言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1.2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化学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1.1化学工程的范畴界定
1.1.1化学工程的概念阐释
1.1.2化学工程的范围确定
1.2化学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异同
第二章化学工程中的伦理问题
2.1化学工程伦理的确立
2.2化学工程伦理的研究范围
2.3从阳宗海砷污染到云南昆阳磷矿复土植被的案例分析
2.3.1析因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2.3.2探源昆阳磷矿的复土植被
2.3.3对两个案例的对比和反思
2.4化学工程伦理存在的难题
2.4.1理论难题
2.4.2现实难题
第三章与化学工程伦理关联的其他伦理
3.1化学工程伦理中的环境伦理
3.2化学工程伦理中的生态伦理
3.3化学工程伦理中的生命伦理
第四章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
4.1引言
4.2化学工程中工程师的伦理规范
4.2.1化学工程师的角色认定
4.2.2化学工程设计工程师的伦理规范
4.2.3化学工程执行工程师的伦理规范
4.2.4化学工程监管工程师的伦理规范
4.3化学工程中决策者的伦理规范
4.3.1化学工程投资方的伦理规范
4.3.2化学工程中政府部门的伦理规范
4.4化学工程中公众的伦理规范
4.4.1公众在化学工程中的角色地位
4.4.2厦门PX事件的启示
4.4.3公众在化学工程中的伦理规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五、论文创新之处
本文总结了以化学学科为技术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其他学科背景的工程之间的差异,由此分析了化学工程有别于一般工程伦理之处。克服了用一般的工程伦理规范要求所有工程的局限,提出了适应化学工程特点的伦理规范。倡导对各独立学科的工程伦理进行单独分析的研究习惯,为核工程伦理、水电工程伦理、生物工程伦理等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除此以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尝试就化学工程的实际伦理困境,建构不同于已有工程伦理的规范和标准。在分析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时,提出根据工程师与工程的不同利益关系和伦理困境,将工程师细分并细化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规范。根据工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是多个主体作用合力的结果,提出了工程主体共同体的概念。把工程师、决策者、政府部门、公众都纳入到主体共同体的范围内进行分析,解决了在我国工程运作体制下用单一的化学工程师职业伦理来规范化学工程伦理而造成的责任认定模糊。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刘柳,吴洪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4):96-100.
[2]朱兵,周文戟,李强,金涌。CO_2减排对化学工程的挑战[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05):733-738.
[3]郑建东,薛连海,葛秀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法的探讨--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02):97-99.
[4]王红艳,张莉,徐基贵,卓馨,史洪伟,王聪,陈志兵,周丹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03):127-130.
[5]金涌,张立平,刘铮,余立新,骆广生。化学工程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3):1-6.
[6]尹晶,樊勇。由阳宗海事件引发的化学工程伦理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08):11-14.
[7]王淑芳,余立新。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05):25-28.
[8]雷良奇,宋慈安,谢襄漓,李艳红,王飞。酸性矿山废水(AMD)地球化学工程防治技术[J].金属矿山,2009,(12):114-120.
[9]艾宁,计伟荣,项斌,刘会君,杨阿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06):28-31+35.
[10]张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钦州学院生化系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09,24(0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