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部门成本定额研究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铁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不断进行调整,其发展目标也在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增运增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等目标相继提出,这就对运输成本的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严格控制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运输成本计算多以定期的财务成本测算为主,将客运、货运周转量作为铁路运输最终产品,通过计算运输生产产出量从而测算平均成本;对于非定期成本计算,主要是通过平均总重吨公里法、支出率法和三项作业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出货运和客运的平均成本。目前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计量精度不准确,计量指标不够全面、客观,不好操作等,因而在运输生产及经营管理决策中应用受限。20世纪80年代,作业成本法的提出为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在新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的先进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方面均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对企业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8年初,铁路总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北美铁路的低成本管理,特别是成本计算系统进行了深入考察。1998年,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借鉴北美铁路成本计算经验,结合我国铁路实际,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了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在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之初,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的测定和应用一度在铁路运输成本控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铁路运输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铁路几次大的提速,开发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然而现行的成本定额相对陈旧,不能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其科学的管理手段,导致了生产资源浪费、成本管理粗放,以及不同区域、路局成本比较失效等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铁路运输成本定额研究对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铁路运输成本定额能够有效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而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管理。2003年,铁路总公司于颁发了《关于2004年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04年起在铁路运输企业广泛施行全面预算管理,釆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模式。
二是在预算下达后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因素进行管理,并及时发现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釆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成本预算目标的完成,从而不断降低成本。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但是,成本定额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执行、分析、考评和控制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现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定额指标体系的应用现状及困境分析,重点对涉及到运输部门的成本定额进行研究,进而改进其定额计算方法。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结构中,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或执行预算所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应当遵守的标准。定额形成于19世纪末,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一个标志。19世纪末,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企业迫切需要科学的管理,生产企业的目标是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同时降低成本,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定额管理应运而生。美国人泰勒通过研究工人的操作方法,将工人的工作分为若干工序,并对每个工序消耗的时间进行记录,制定出工时定额,从而衡量效率,同时还研究了材料、设备及工具,使之标准化。1895年泰勒发表《计件定额制》,其中提到了作业时间标准化、作业步骤标准化、作业条件标准化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在我国,成本定额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这五个阶段:(1)国民经济复苏时期(1949-1952年)我国率先于1950年幵始在东北地区实行劳动定额,主要应用于铁路、煤炭、纺织等行业,其他地区也于1952年开始逐渐推广并制定劳动定额。(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开始建设,为了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管理,劳动定额开始大范围幵展,同时建立了各地区定额管理机构。然而,当时由于每个地区的劳动定额不统一,给管理带来困扰,于是1955年我国颁布了全国统一劳动定额,是定额集中管理的幵端。(3)大跃进时期(1958-1966年)1957年,国家将劳动定额的编制以及管理的权力下放至省市,1959年中央又收回,由相关部门统一制定,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的过程。(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额被认为是管、卡、压的工具,全面否定了按劳分配,使得投资大敞口,无预算决算,管理混乱。(5)文化大革命之后(1976年-至今)文化大革命之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大力度进行经济建设,定额管理得到了恢复,并快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劳动定额相关机构,充实了定额方面的人才,并颁布了很多新的定额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定额的制定也在不断的更新,更加科学、更加适应于企业管理。此外,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从80年代开始我国推行了责任会计制度、内部核算及经济责任考核制度,之后还有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多种成本管理方法,对加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建立运输部门成本定额模型的实际应用型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现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定额指标体系应用现状,对运输部门成本定额应用现状进行困境分析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定额指标体系包含39项成本核算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共三种:一是成本定额得到稳定应用;二是根据预算情况选择性应用,即视情应用;三是未采用相应的成本定额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运输部门成本定额并未得到应用,分析其未得到应用的原因。(2)建立运输部门成本定额模型通过对2个铁路局4个客运段及30个车站进行实地调研,以调研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运输部门成本定额对应的成本核算内容,同时结合运输部门的实际情况,找出成本定额核算内容的成本动因,继而建立精确、科学的成本定额模型。(3)对运输部门成本定额模型进行数据确定和检验根据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确定成本动因影响成本支出的数量关系,选取成本控制较好的某路局,为其制定成本定额,将制定的成本定额和实际的发生额进行对比,检验模型的效果。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略)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1 引言 11-15
1.1 研究背景 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2-13
1.4 文章研究难点及研究特色 13-14
1.5 文章结构安排 14-15
2 相关理论概述及文献回顾 15-24
2.1 定额的产生和发展 15-16
2.2 成本定额的内容和作用 16-17
2.2.1 成本定额的内容 16
2.2.2 成本定额的作用 16-17
2.3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17-18
2.3.1 全面预算的发展 17-18
2.3.2 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定额 18
2.4 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18-22
2.4.1 价值链的基本内容 19-21
2.4.2 价值链成本控制 21-22
2.5 铁路运输作业成本理论 22-24
2.5.1 铁路运输成本的特点 22
2.5.2 铁路运输作业成本 22-24
3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定额指标体系应用现状及困境分析 24-30
3.1 调研资料及调研数据说明 24
3.2 铁路运输成本定额指标体系 24-27
3.2.1 直接生产费用定额指标体系 25-26
3.2.2 大修成本定额指标 26-27
3.3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定额指标体系应用现状 27-28
3.4 铁路运输企业运输部门成本定额应用现状及困境分析 28-30
4 运输部门成本定额模型构建 30-46
4.1 车站旅客服务成本定额 30-37
4.1.1 空调候车室的成本定额 30-32
4.1.2 直接生产用电的成本定额 32-33
4.1.3 仪器设备维修费用的成本定额 33-34
4.1.4 车站上水的成本定额 34
4.1.5 车站保洁的成本定额 34-35
4.1.6 垃圾投放点垃圾清运的成本定额 35
4.1.7 站容站貌美化的成本定额 35-36
4.1.8 春运成本定额 36
4.1.9 车站防疫成本定额 36
4.1.10 旅客伤害成本定额 36
4.1.11 规章、票据、揭示成本定额模型 36-37
4.1.12 其他零星支出定额模型 37
4.2 旅客列车服务成本定额 37-46
4.2.1 列车车厢类别 37-38
4.2.2 旅客列车服务的标准辆成本构成 38-39
4.2.3 标准辆成本的成本动因分析 39-43
4.2.4 其他成本动因分析 43-44
4.2.5 旅客列车服务成本定额模型 44-46
5 运输部门成本定额模型检验及效果分析 46-63
5.1 车站旅客服务定额模型数据确定及检验 46-56
5.1.1 空调候车室数据确定 46-48
5.1.2 直接生产用电支出数据确定 48-52
5.1.3 仪器设备运用维修数据确定 52
5.1.4 客车上水数据确定 52
5.1.5 车站保洁数据确定 52-53
5.1.6 垃圾投放点垃圾清运数据确定 53
5.1.7 站容站貌美化数据确定 53
5.1.8 春运数据确定 53
5.1.9 车站防疫数据确定 53
5.1.10 旅客伤害数据确定 53-54
5.1.11 规章、票据、揭示数据确定 54
5.1.12 其他零星支出数据确定 54
5.1.13 车站旅客服务定额模型检验 54-56
5.2 旅客列车服务成本定额模型检验 56-61
5.3 定额模型效果检验 61
5.4 成本定额模型应用相关建议 61-63
6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方向 63-65
6.1 结论 63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63-65
参考文献 65-6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曹阳,姜洪源.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探讨.企业经济,2003(3):13-15.
[2]陈邦宁.定额法探讨.会计研究,1982(12):5_6.
[3]程君朝.铁路站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9):19-20.
[4]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25-30.
[5]董锡明.机车车辆维修基本理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6]高德军,浅析作业成本法在铁路工务维修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2009(31):15-18.
[7]谷慧玲,孙洪哲,朱清香.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的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2):9-10.
[8]霍文莹?略谈成本核算定额法?财务与会计,1979(12):15-16.
[9]胡可惠,陈小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前景.中国铁路,2001⑴:16-19.
[10]胡奕明.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1(3):23-27.
[11]金波.铁路运输成本三题.铁道经济研究,2004(1):40-45.
[12]课题组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01(2):30-33.
[13]李惠春.国外铁路工务维修方面科研现状与展望.哈铁科技通讯,2000(3):12-16.
[14]李连军,王润芳.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应用讨论.财经问题研究,2000(11):20-23.
[15]李岱安,范秀君.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中国铁路,2001(10):27-29.
[16]李文兴,论铁路运输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国铁路,1996(4):13-15.
[17]刘南君.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及其应用分析.会计之友,2003(4):9-13.
[18]马虎彪.关于铁路工务系统深化改革的思考.铁路调查与思考,2000(7):18-21.
[19]宋淡纹.作业成本法及其运用.会计与审计,2003(7):22-25.
[20]孙世敏,陈岩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的比较研究.会计理论与实践,2002(5):11-14.
[21]孙贺捷,张秋生.铁路运输成本计算若干问题的探讨.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5):56-57.
[22]谭艳群,高速铁路运用作业成本预算探讨一以线路维修为例.中国经贸,2010(18):24-28.
[23]铁道部财务司编.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4]王平心.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探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3):12-18.
[25]王平心,于洪涛,张枫.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21):21-23.
[26]王彦峰.铁路运输企业双定额财务预算管理实践.河北企业,2013(1):25.
[27]肖凯.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经济论坛,2001(11):31-33.
[28]谢良安.浅议作业成本管理.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7-9.
[29]谢良安.我国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困难及对策.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2(9):6-9.
[30]杨彦红,刘玉香.生产指标对铁路运输成本管理控制的分析.现代商业,2007(36):29-31.
[31]赵晨,吕成文.铁路客货运输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研究.铁道经济研究,2009(1):34-37.
[32]赵息,许琳红.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8-20.
[33]周熙霖.客运专线运输成本研究.铁道标准设计(增刊),2006(5):272-273.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2006.
[35]朱春生,阎小雷,黄小亚.降低成本是铁路运输企业扭亏增盈的关键.会计月刊,2003(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