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丘脑底核对束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7364 日期:2025-10-0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应用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丘脑底核(STN),观察对丘脑束旁核(PF)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研究STN对PF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不同频率电刺激(20、50、100、130、200 Hz,强度0.4 mA,波宽0.06 ms,时程5 s)STN,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PF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刺激频率低于100 Hz时,多数神经元无明显反应;刺激频率为130 Hz和200 Hz时, 大多数神经元呈兴奋反应,放电明显增多。结论 高频刺激大鼠STN对PF主要为兴奋作用,提示高频刺激STN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有PF神经元活动的参与。

【关键词】 丘脑底核 束旁核 电刺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on the neuronal activities of the parafascicular nucleus(PF)in rats.Methods Different frequency stimulation(20,50,100,130,200 Hz,intensity 0.4 mA,width 0.06 ms,duration 5 s)was delivered to the STN.The firing rates of PF neurons were observed using extracellular recording.Results At a frequency lower than 100 Hz, there was no obvious response. As STN-HFS with 130 Hz and 200 Hz, the majority of PF neurons presented excitatory response. Conclusions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the STN induced an excitory effect on the spontaneous activity of the PF neurons in normal rats. It suggested that STN-HFS used to treat Parkinson's is related to excit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the parafascicular nucleus.
  
  Key words:ubthalamic nucleus; parafascicular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近些年来,采用高频电刺激STN改善帕金森氏病(PD)的运动症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STN-DBS)已经逐渐成为PD治疗的首选方法[1,2],但其机制却尚未阐明。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束旁核(PF)参与运动的调节。PF是丘脑髓板内核群后群的一组核团,与基底神经节的不同核团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对基底节环路发挥有效的调控功能[3]。但高频刺激STN治疗PD的运动症状,是否有PF神经元的参与还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用电刺激方法研究大鼠STN对PF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有助于阐明高频电刺激STN治疗PD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仪器
  
  成年雄性Spragne-Dawley大鼠12 只,体重250~300 g(辽宁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电刺激及记录
  
  大鼠经20%氨基甲酸乙酯(0.8 mL/100g)腹腔麻醉后,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行常规开颅手术,剥除硬脑膜,并行小脑延髓池引流,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参照Paxions && Watson′s大鼠脑图谱确定STN坐标(AP -3.8 mm,LR 2.2~2.8 mm,H 7.8~8.0 mm),PF坐标(AP -4.16~-4.30 mm,LR 1.1~1.6 mm,H 4.9~6.1 mm)。刺激电极以与脑平面成80°的倾斜角从右侧刺入STN内。电刺激经A320隔离刺激器(美国WPI公司),由同心圆电极输出。电刺激参数为:频率(20~200)Hz,刺激强度0.4 mA,波宽0.06 ms,刺激时程5 s。
  
  细胞外记录采用微电极拉制仪(美国STOELTING公司)自行拉制的单管玻璃微电极。电极尖端直径&<2 μm,电阻5~15 MΩ,管内灌注含1%滂胺天蓝的3.0 mol/L NaCl溶液,借助微电极推进器将记录电极缓慢推进到大鼠的PF内。单位放电经微电极放大器采集、滤波(300~3 000 Hz)、显示于示波器,并输入计算机用Spike 2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处理。实验中只对信噪比&>3/1和放电稳定的神经元进行记录。在进行电刺激前每一单位需记录2~3 min的基础放电。

  1.2.2 组织学检测
  
  在每一次电生理学记录完毕后,经微电极电泳滂胺天蓝(-20 μA,15 min)标记记录部位,刺激部位采用直流电损毁法标记。大鼠用含4%多聚甲醛的0.1 mol/L磷酸缓冲液经颈动脉灌流固定后,立刻断头取脑,放入相同固定液4 h,再将脑组织移入30%的蔗糖磷酸缓冲液(pH7.4)至沉底后行冠状冰冻切片,片厚30 μm。焦油紫染色。光镜下观察,仅取记录和刺激部位均正确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数据分析

  1.3.1 神经元放电形式分析
  
  根据神经元放电间隔直方图(interspike interval histogram, ISIH)鉴别神经元的放电形式。每个神经元ISIH的生成至少包含300个动作电位,直方图采样bin宽4 ms。根据ISIH将神经元放电形式分为[4]:(1)规则放电,ISIH呈对称性分布;(2)不规则放电,ISIH呈随机分布;(3)爆发式放电,ISIH呈明显的逐渐衰减的正偏态分布。

  1.3.2 神经元放电形式变化
  
  根据下面公式判定神经元对电刺激的反应:
  
  R=(刺激后放电频率/刺激前放电频率-1)×100%
  
  R≥20%为兴奋型反应,R≤-20%为抑制型反应,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无反应。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丘脑束旁核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共记录了53个正常大鼠PF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自发放电频率较低,放电频率在0.98~26.9 Hz之间,平均为(9.27±0.74)Hz。其中多数神经元呈不规则放电,部分呈爆发放电,偶见规则放电。

  2.2 电刺激STN对PF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共观察了57个正常大鼠PF神经元对高频刺激(频率130 Hz,强度0.4 mA,波宽0.06 ms, 时程5 s)STN的反应。高频电刺激STN结束后使大多数PF神经元(35/57,61.4%)的放电频率增加,平均由刺激前的(7.55±0.89)Hz增加到刺激后的(13.33±1.43)Hz(P&<0.001),平均增加了(5.78±0.99)Hz。另有7个神经元抑制(7/57,12.28%),15个神经元无反应(15/57,26.32%)。实验还观察了26个PF神经元对不同频率电刺激(20、50、100、130、200 Hz)STN后的反应(见表2)。结果显示刺激频率低于100 Hz时,多数神经元无明显反应;刺激频率为130 Hz和200 Hz时,大多数神经元呈兴奋反应,放电明显增多。
  
  表1 高频刺激(130Hz)STN后PF神经元反应类型构成比(略)

  表2 不同频率电刺激STN后PF神经元反应类型构成比(略)

  图1 高频刺激(130Hz)STN对PF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略)
  
  3 讨论
  
  本实验观察到以不同频率刺激STN,刺激频率低于100 Hz时,多数PF神经元无明显反应;刺激频率为130 Hz和200 Hz时, 大多数PF神经元呈兴奋反应,放电明显增多。
  
  解剖学研究显示,STN与PF之间无直接的纤维联系。STN向黑质网状部(SNr)发出兴奋性纤维投射[5],而后者发出抑制性GABA能纤维投射到丘脑PF[6]。故STN对PF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能通过该间接环路而实现。
  
  Magarinos-Ascone [7]等发现频率为5~14 Hz的低频刺激STN,引起STN 抑制或无反应,但随着频率的增加,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