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春西汀 脑出血 恢复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1],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研究观察长春西汀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脑出血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34 例,男19 例,女15 例,年龄42~84 岁,平均年龄65 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4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小脑1 例;出血量3~30 mL,平均25.5 mL,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8.7±5.8)。对照组34 例,男24 例,女10 例,年龄43~80 岁,平均年龄66.2 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6例,脑叶出血4 例,丘脑出血2 例,小脑2 例;出血量3~30 mL,平均25.3 mL;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6.3±6.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15 d后加用长春西汀20 mg,每日1次静点,治疗14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15 d后加用血塞通200 mg,每日1次静点,治疗14 d,用药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3]。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减少,治疗组治疗前(38.7±5.8 )分,治疗后(10.34±3.24)分,减少73.2%;对照组治疗前(36.3±6.5)分,治疗后(20.25±5.20)分,减少44.2%,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值均升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治疗组治疗前(36.56±10.46)分,治疗后(68.7±13.24)分,升高46.7%;对照组治疗前(35.32 ±9.08)分,治疗后(53.8±14.5)分,升高34.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出血48 h后脑水肿进入高峰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进一步加重。由于缺损症状主要是出血和水肿引起脑组织受压而不是破坏[1],故早期控制脑水肿及恢复期改善脑缺血半暗带的血流是本病的治疗关键。脑出血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激活炎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致细胞破坏,溶解死亡;耗氧增加,再灌注后重新获得氧供,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细胞损伤。而长春西汀(vinpocetine)是从夹竹桃科小蔓长春花提取的生物碱,经合成、筛选一系列衍生物而开发的阿扑长春胺酸乙酯制剂[4],长春西汀为脑血管扩张药,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信使C-GMP的作用选择性地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部葡萄糖和氧的摄取和利用,增加ATP,减少缺血缺氧时乳酸的生成;防止脑细胞兴奋中毒性死亡(兴奋性氨基酸导致的过度的受体兴奋);减轻脑缺氧损害,保护神经元;长春西汀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长春西汀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脑脑细胞的坏死,减轻脑水肿形成,有利于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长春西汀能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再次发病;长春西汀能增加心输出量和至各器官的营养血流[5],防止和减轻脑出血的并发症。
朱锦莉,等:长春西汀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2月,30(1)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长春西汀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疗效确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前(38.7±5.8 )分,治疗后(10.34±3.24)分,减少73.2%;对照组治疗前(36.3±6.5)分,治疗后(20.25±5.20)分,减少44.2%,两组间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值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前(36.56±10.46)分,治疗后(68.7±13.24)分,升高46.7%;对照组治疗前(35.32 ±9.08)分,治疗后(53.8±14.5)分,升高34.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可以显示治疗组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疗效显著,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长春西汀可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循环,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对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用药是安全的,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主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准则(1995)[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81-382.
[4] 刘国卿.神经元保护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2,37(8):657-662.
[5] Diogo N,Antines JE.Ensaio multicentrieo de vinpocetine Doenca cerebral—vascular[J].Momento Medico,1990,30(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