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吡硫翁锌气雾剂 寻常性银屑病
为评价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进行临床观察。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入选144患者均来自本门诊部,男73例,女71例,年龄 18~65岁,平均(36±1.6)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平均(12±1.4)年。按就诊顺序分为吡硫翁锌组和他扎罗汀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作为观察对象:3个月内接受过全身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NB-UVB或PUVA治疗;1个月内接受过局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银屑病治疗;消退期患者;对治疗药物或相关成分过敏者;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20%以上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近年有生育愿望的妇女;有严重性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吡硫翁锌组患者在皮损区应用西班牙原装进口的吡硫翁锌气雾剂(西班牙国际新化学药厂生产),喷洒量以薄层药物覆盖皮损面为度,每日3次。他扎罗汀组患者每天晚上睡前在皮损区用他扎罗汀凝胶涂抹1次,并轻轻揉擦,以促进药物吸收。两组均停用其他内服药物及外用药物,每周随访1次,治疗时间为4 w。
1.3 疗效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选面积最大的皮损为靶皮损,并记录靶皮损的面积。按4级评分法对以下观察项目逐项评分,红斑:0分为正常皮肤,1分为轻度淡红色,2分为中度红色,3分为重度暗红色;鳞屑:0分为无,1分为少许,2分为较多,3分为厚积;浸润程度:0分为无,1分为略高出皮面,2分为隆起皮面1~2 mm,3分为隆起皮面&>2 mm;瘙痒:0分为无痒感,1分为轻度瘙痒,2分为明显瘙痒,3分为有剧烈瘙痒;靶皮损面积缩小率(%)=(治疗前面积-治疗后面积)÷治疗前面积×100。基愈:皮损改善率≥90%; 显效:皮损改善率 60%~89%;有效:皮损改善率30%~59%;无效:皮损改善率&<30%。基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计为有效率。
1.4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按与药物有关,可能有关,无法判定可能无关和无关5级,评价临床反应与观察药物之间的关系。以前四者之和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可比性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2 结 果
共入选患者144例,137例患者按规定方案完成疗效观察。其中试验组69例,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临床症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分析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见表1。试验组治愈23例(33.3%),显效37例(53.6%),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治愈12例(17.6%),显效34例(50.0%),有效率为67.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μ=3.252,P=0.001)。试验组复发30例(43.5﹪),对照组复发62例(91.1﹪)。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组有5例患者(7.2%)局部出现轻度瘙痒、疼痛、皲裂;对照组有18例患者(26.5%)局部出现红斑、瘙痒、刺痛、皲裂,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04)。
3 讨 论
银屑病的病理表现是表皮角朊细胞过度增殖和表皮下部及真皮乳头层炎性水肿。吡硫瓮锌正是针对这两个病理变化来起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活化的吡硫瓮锌能使活性元素Zn作用于目标细胞(表皮细胞和引发炎症的淋巴细胞),进而对细胞内的锌依赖性转录因子和酶起调节作用,从而调节表皮细胞的增殖过程和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1]。锌是一种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T细胞功能)的必要元素。同时吡硫瓮锌分子中的吡啶环(PT)结构上与喹诺酮类抗菌素类同,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组胺受体以及组胺的释放、中性细胞的趋化性等,其中组胺的释放是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所以吡硫瓮锌的抗炎、止痒效果非常明显。吡硫翁锌气雾剂在国外常用于治疗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通常用药数日即可显效[2]。我们在本次观察中发现吡硫翁锌喷雾剂治疗后起效迅速,通常用药1 w即可达到显效水平。4 w后统计最终疗效,吡硫翁锌组有效率为87.0%,复发率为43.5%,明显优于他扎罗汀组。说明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吡硫翁锌气雾剂局部反应较轻微,表现为轻度瘙痒、皲裂,无须停药,不影响治疗。所有病例均未见到全身不良反应。由于该药为气雾剂,使用方便,且无色素沉着及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无油腻感,可用于面部等特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