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尿崩症 临床观察
尿崩症是重型颅脑损伤较少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92年以来,对1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采取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1人,女4 人;平均年龄30 岁(18~58);其中严重脑挫裂伤合并下丘脑损伤10 人,脑干损伤合并下丘脑损伤5 例,平均病程10 d(5 d~2 w),GCS计分6~8 分14 例,3~5分1 例。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垂体后叶素5~10u皮下注射,每日1~3 次,待尿量得到控制之后,逐渐减量,继以弥凝片0.1 mg/次,3次/日,口服,病情稳定后逐渐停药,或是长效尿崩停深部肌注射每次0.3 mL,可维持2~6 日,视病情而定,耐受量高者可注1 mL,可维持10 d,在此期间,每日多尿丢失数千尿量,每日监测离子,并及时补给,同时补充足数液体, 每日检验K+、Na+、Cl-、Ca2+、BUN、Cr等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
2.2 每日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能量合剂,给予各种氨基酸、白蛋白、高糖及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3 给予静点激素,如地塞米松20 mg静点,用药1 w左右逐渐减量停药。治疗效果见表1。表1 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治疗效果总例数严重脑挫裂伤合并下丘脑损伤脑干损伤合并下丘脑损伤男女男女治愈率 治愈标准:病人停药后,尿量每日不超过3 000 mL,尿比重在(1.010~1.014)范围内,观察1 w尿量和尿比重正常,病人痊愈。
3 讨 论
尿崩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由于下丘脑损伤所致,多数与严重脑挫裂伤或是脑干损伤伴发,是丘脑下部视上核及室旁核损伤或垂体柄视上—垂体素受累致使抗利尿素分泌减少所致。患者尿量每日达4 000 mL以上,甚至达到10 000 mL,尿比重低于1.0 005。
治疗方案与预后:(1)治疗尿崩症以垂体后叶素为佳,垂体后叶素有收缩小血管平滑肌作用,从而达到利尿作用,病情稳定后,给予口服弥凝片或是肌注长效尿崩停,弥凝片为醋酸去氯加压素,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达致利尿作用,长效尿崩停主要成分为抗利尿素,待病情平稳后,逐渐减量停药,观察1 w尿量,尿比重正常,病人痊愈;(2)尿崩症可引起水代谢紊乱及糖代谢紊乱,补钾及补液是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及休克,引起病人死亡;(3)此外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给予静点各种氨基酸、白蛋白、高糖及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为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促进脑功能恢复。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达到了治疗尿崩症。因此病人昏迷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尿崩症,应及早、及时得到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