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肿块的特征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 例乳腺癌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血流成像(CDFI)显示的血流分布特点以及频谱多普勒测及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的大小。结果 肿块声像图形态不规则21 例(70%);边界不清晰24 例(80%);内部回声不均匀20 例(66%);后方回声衰减15 例(50%)。另有5 例肿块内部伴有沙粒样钙化。CDFI表现:21 例(70%)肿块血流分布为2~3级,3 例(10%)血流分布为1级,6 例(20%)血流分布为0级。脉冲多普勒(PW)表现:30 例乳腺癌肿块血流RI≥0.7者21 例(70%)。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反映乳腺癌肿块的特征表现,是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乳腺癌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每年女职工乳腺普查工作的开展,早期乳腺癌有逐年增加且年青化趋势,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 例乳腺癌的多普勒超声的特征表现,以期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30 例乳腺癌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53±2)岁。
方法采用HP1000及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3 MHz。根据肿块发生部位患者采取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回声特征的适宜体位。首先于二维声像图上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后方有无衰减。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简写(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CDFI根据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多少,参照Adler的半定量方法 ,将血流丰富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级。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管径&<1 mm;2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整个病灶的半径或见几条小血管;3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交织成网状。最后,采用频谱多普勒(PW)探测肿块内血流频谱,测量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测量时调节声束与血流方向的角度全文统一用&<60°。
2 结 果
肿块发生部位外上象限18 例(60%),外下象限5 例(16.7%),内上象限3 例(10%),内下象限1 例(3.3%),乳晕区3 例(10%)。以外上象限为多见,其次是外下象限。肿块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21 例(70%);边缘欠清晰或呈蟹足样等征象24 例(80%);内部回声不均匀20 例(66%);后方回声衰减15 例(50%)。另有5 例(17%)肿块内部伴有沙粒样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表现:21 例(70%)肿块血流分布为2~3级,3 例(10%)血流分布为1级,6例(20%)血流分布为0级。PW表现:30例乳腺癌肿块血流阻力指数≥0.7者21例(70%)。
3 讨 论
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该病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就乳腺癌的发病部位而言,本组病例以外上象限为多,约占60%,与临床发病部位一致。其次为外下象限、乳晕区及内上象限。乳腺位置表浅,高频超声易于检查,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乳腺肿块的特点。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复杂,其超声特点也各有不同。本组病例乳腺癌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边缘多呈毛刺状、蟹足样、无包膜欠清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或呈混合性回声。另有4 例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规整,内部回声均匀,其中2 例肿块均小于1 cm,说明小肿块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特征加以鉴别。本组病例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部呈沙粒样钙化检出比例较低,尤其是钙化灶的检出率,但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等特征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可达100% 。因此,在实际检查中,要求操作者应仔细调节仪器、认真细致观察,提高特异性诊断特征的检出率。
由于恶性肿瘤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长,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肿瘤诊断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根据器官和病变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可以对器官功能和病变状态作出初步诊断,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在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二维声像图的基础上 ,结合肿块的血流分布情况,大大提高了恶性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本组病例显示乳腺癌肿块血流分布以2、3级为主,血流较丰富,这与大多数恶性肿瘤为适应其快速增长通常在肿块周围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的病理基础相一致。多数病例肿块血流RI≥0.7 ,以RI≥0.7作为恶性肿瘤的特征,具有较理想的鉴别诊断价值。但是血流的检测对于检查者及超声仪器的要求较高,必须在正确地调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彩标范围、彩色增益、超声束与血流方向的角度等项目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发现肿块内的血流信号时,仔细测量流速、阻力指数等加以综合判断。
超声检查在包括乳腺在内的浅表器官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越来越被专家学者所认可,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诊断信息。虽然超声在乳腺等器官肿块的检查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但其诊断快速准确简便易行定位准确,不受乳腺大小及腺体多少的影响,能观察到乳腺内部各层组织结构和肿块特征,特别是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可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容易对肿块的性质做出诊断。超声检查有其他仪器无法替代的优点,可作为临床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553-559.
陆红,王艳萍.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片及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3840.
白敏,陈惠莉,杜联芳,等.乳腺癌57例超声图像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894-895.
王瑞霞,王晓慧,薛小宁.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177-1178.
燕山,詹维伟.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9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