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120 日期:2025-10-26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

我院于1998—2006年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其中足月妊娠剖宫产14例,孕7个月剖宫产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伴周期性疼痛、增大。查体可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2006年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年龄21~32岁。瘢痕大小为2.1~5.2cm。瘢痕及症状出现时间为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均为单发。

  1.2 病史 15例患者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中,均有腹壁切口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增大伴周期性疼痛。其中8例患者每于经前1d及来潮后24h内出现剧烈腹壁切口疼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休克。严重时需要注射度冷丁才能缓解症状。

  1.3 体征 检查见腹壁切口瘢痕形成,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外表似常见瘢痕组织。

  1.4 诊断 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1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吻合。9例患者发现切除之病灶内有腺样结构、间质细胞及出血灶,6例镜下显示间质细胞存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5 治疗 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腹壁切口局部病灶。

  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主要的学说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1]。剖宫产时将微小的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继续生长而发生。剖宫取胎术后形成的腹壁切口处局部结节,经组织学证实该病灶内可见到子宫内膜组织,我科收治的1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所证实。故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种植。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通常为生育年龄妇女,发病年龄多为25 ~40岁;(2)有剖宫产手术史;(3)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4)检查切口瘢痕部位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5)手术切除后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本组患者全部确诊并且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吻合。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预防为主,手术和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补救措施。预防原则: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②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污染腹壁切口;③缝合子宫壁时,缝针不可穿过子宫内膜层;④缝合子宫全层后,清理干净腹腔及子宫切口;⑤进入宫腔的纱布、缝线及器械避免二次使用,器械非用不可时,必须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方可使用;缝合腹壁逐层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切口再缝合。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38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