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发展要求,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我在体育课上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
如在游戏练习中,注重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二、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2]。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3]。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4]。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竞技性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练习中,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五、实行等级制教学评价,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5]。体育课也不在例外,我们实行了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