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前预习与课堂实效的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881 日期:2024-01-23 来源:论文网

论课前预习与课堂实效的关系论课前预习与课堂实效的关系

id=zoom>  摘要:本文从教学中的实例出发,剖析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的轻课前预习的弊端,倡导要重视课前预习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的理念,要改变不科学的认识观和低效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重预习;提实效;换思维
  
  影响提高课堂实效的因素很多,简单地说:有源于教师的劳作,有源于学生的进取,有源于课前的预习,有源于课上的组织发挥……本文重点谈论的是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实效的关系。
  一、提高课堂实效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老师把备课、讲课的精力一味投在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上,这样的做法是几十年流传下来的惯例,似乎无可非议。但随着提高课堂实效的新理念的提出,显然缺乏整体性、科学性。老师们总是期待着课堂上学生们会踊跃地争先恐后提出一些问题,但结果总是造成很尴尬的被动局面。从引入新课的环节上看,大多数老师在新授前还是把学生当成未知的对象,然后拽着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程序上跑。老师不是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设置问题,而是喜欢搞一些自欺欺人的程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何谈提高课堂时效!从本校教研来看,无论是校际间的教研,还是区域间的教研,几乎听不到哪些要点应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哪些要点应在课上提出,轻课前、重课上,这种通病似乎也能在全国级的观摩课上捕到踪影。例如:讲数字编码,课上老师让找到了父母身份证的学生举手,本来从这儿就可单刀直入插进知识要点,可老师却一句话就放过去了,硬拽着学生从自己预设的程序上跑。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到最后检验学习效果时,随意抽查了三个学生编制程序,结果有一个没编对,错误率占33.3%,想再抽查第二轮吧,下课了。还有讲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上花了30分钟进行转化训练(把圆分成扇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后10分钟便匆匆忙忙地引出了圆面积的公式S=πr2,跟着找两位学生板演了已知半径求面积的习题。想再引伸一下已知直径和圆周长求面积的公式是什么吗?对不起,时不待我,请下回收看。有句歌词唱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惜我们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太少了。在研究课前与课上的关系上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好多的台上的宝贵时间都付之东流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要正确处理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实效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经历,某一天从县城里来了一位青年教学标兵,到乡村一所小学讲示范课,她讲的课文是《夜莺之歌》。原任教师事先给学生自读两节课,但并未布置任何话题。教学能手也未事先留下任何预习任务。等到这位教师讲课时,她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提问,“为什么用夜莺之歌做题目,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沉默许久,第一个问题还是答不出来。后来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出了是讲“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的事。”老师接下来便从小男孩活动的片断入手,让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动词等,说明了小男孩什么。课文照这样的方式进行了下去,可是不等把表现小男孩活动的情节内容讲完,便下课了。
  只有把课前预习搞好,给学生布置一些程度适合的话题,让学生在自读中去感悟,等到上课时,提及此话题,学生才能有感可发、有疑可问,老师才能得心应手,一呼百应。否则,老师希望在课堂上呼风唤雨成功,可学生就是不能电闪雷鸣。到头来,教师处境尴尬,学生茫然无味。一节课赋予老师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应处理的是有价值的知识点,应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而不是老师感到憋气,学生感到乏味。兵法上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教学也是如此。要想真正提高课堂实效,须从课前预习着手,请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吧!只有正视课前预习与课上实效的因果联系我们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怎样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已经感受到,重课上讲授,轻课前预习是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实效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角度,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怎样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呢?简单地讲必须在认真钻研课标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吃透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准切入点,即激发起学生关注文本的积极情感,并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基础上,主动尝试解决文本话题的能力点。作业的内容尽量涵盖文本的知识要点,且作业设置要有梯度性。作业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文本,而且老师应从收缴的课前作业中,获知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调整在讲授时的预设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讲授文本知识要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实效。
  课前活动是课上活动的基础,让我们努力开发课前资源,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