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的备课原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871 日期:2024-01-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备好数学课,就要了解数学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备课要结合章节内容的特点,做到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要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资源,努力为最佳教学效果做准备。
  关键词:备课;稳定;学情;整合;方法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的载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所以,备课时就要做到设计巧妙,将知识前后连贯,融会贯通,以期用最少的时间解决最多的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收获丰厚。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数学备课时就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了解知识体系,针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
  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知识体系,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所讲章节在课本中的位置,反复研究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恰当的定位:该精讲的精讲,该略讲的略降,能结合实践动手操作的一定不干巴巴地讲。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备教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每个学生基础、爱好、接受知识的敏锐度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老师想用一个教案来教所有的学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应该是针对学生具体学情而制定的,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不同的层次。程度好的学生能够轻易接受,引导他们对难题进行探索,作为他们课堂内容的延续;中等生费点力气能“够得着”,也就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合作下,能够接受、掌握。让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能接受基础知识,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都出现在教案里,这样的备课才是符合教育需要的,才符合全员发展的需求。让数学真正“走进百姓家”,而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
  二、内容重新整合,方法的灵活多样是备课必须考虑的
  各类教师用书对相同章节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但是因为各地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所以课本内容和教学参考书只能作为备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得以发展。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适当增减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无法让他人代替的艰苦的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教师备课的过程还要善于设置特殊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增加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预设,预想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以及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使学生愉快更愉悦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总之,备课既是老师课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剪裁、整合的过程,也是不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把教学准备尽力调整到适合全体学生需要的艰辛过程。还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考虑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来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