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存在着时间有限、接触作品面窄等弱点,而课外学习可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同时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 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存在着时间有限、虚拟性强、接触作品面窄等弱点,而课外学习则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而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学习的阵地,处处是语文测试的考场。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汪水塘,那么课外学习就是一湾活水,它将源源不断地为水塘注入生机。总之,学习语文应“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一、课外学习的重要作用
1.课外学习有助于对课堂学习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堂学习时,教师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解标点、病句等知识,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而在课外学习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利用课堂知识抓住内容,感受思想。例如,课堂上我们学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祝福亲人、友人、陌生人……都拥有幸福生活,表现了博爱思想,而诗人本人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过一种封闭孤寂的生活。整首诗都表现出了一个孤寂的诗人形象,这让学生们很难理解,而当我们在课外阅读到海子的另一名作《夜色》时,就会对诗人形象有更深刻的感悟。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在这首诗里海子的那种只愿徜徉于诗歌王国,而不愿过世俗生活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诗人形象了。所以课外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中的知识。
3.课外学习可以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增强学语文的信心。兴趣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语文具有知识广博、纵横交错等特点,因此学习语文耕耘多,收获少,学生缺乏成就感,从而失去学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书籍,让他们在读书看报中广泛涉猎知识。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引导学生去读《红楼梦》,了解里面的人物命运及诗歌文采;学习《荷花淀》引导他们去读《李家庄变迁》分析“荷花淀”派的诗情画意与“山药蛋”派的质朴自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与语文融在了一起,不仅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水平。
二、课外学习的广阔天地
欧阳修曾津津乐道:“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小说,如厕则阅小辞,盖曾顷刻释卷也。”古人为我们作了榜样,学习可随时随地、不论场合。
1.广泛阅读各种名著、报纸、杂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
据统计,全世界年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每人年均读书55本,而我国不足5本。这说明我国人民读书太少。上海市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读书的文字总量应达4000万字即每人每年读近50本书。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必读《西游记》、《水浒传》、《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30种文学名著,所以阅读名著是课外学习的必选课程。另外阅读优秀报纸、杂志也很好,如《语文报》、《文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课外阅读要选择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书;选择与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选择具有时代风貌的文章;选择一些介绍知识、新成果的科普小品文等等。希腊有句谚语: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阅读要广泛,同时要注意选择有用之书。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语文可以通过交流来实现。如演讲会、夏令营、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可提高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与他人切磋技艺,可取人之长,又能补己之短。
3.大胆怀疑生活实际。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如成语“美轮美奂”曾被主持人用于靓女身上,其实此语意思为“建筑物高大华美”,所以此属对象用错;再看大街小巷林立的广告招牌,错字、病句遍布各处……擦亮眼睛,观察生活,大胆质疑,我们身边处处是测试你语文能力的考场。
总之,合理的课外学习,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就让语文这只快乐的鸟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翱翔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