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自主学习 实现主体发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260 日期:2024-01-26 来源:论文网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氛围宽松了,情感愉悦了,兴趣产生了,阅读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才会真正变“要我读”、“教我读”、“带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我能读”,最终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实现主体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主体发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自我调控、创造性地学习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自主学习中,使学生获得主体发展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尝试。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部分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学生们对那发生在大雪山上的久远的长征故事不甚了解,教师只凭语言的渲染,仍然不能使学生与文章达到和谐共鸣。因此,教师选择了《长征组歌》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那战争年代,仿佛看到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与自然的抗衡、人与人格的较量。这样的气氛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了解了人性中的最高境界,又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认知,在头脑中留下了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从而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通过落实预习发挥自主潜能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新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自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必须循序渐进,注意它的连续性及阶段性,做到指导正确。预习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粗读,抓主要内容。
  第二步:细读,扫清语言障碍。
  第二步又分为两类:
  1.识字——简单地读准字音、认识字形即可。不常见的、较难理解的字,则需要在读准字音、认识字形的基础上理解字义。
  2.解词——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是学生自学生字词的环节。
  第三步:再读,找收获,找问题。
  这不仅使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读是预习的根本。教师要在提高学生认读能力的同时,明确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质量。要了解学生在预习中的成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检查预习,因此,检查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检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重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得好、读得细才能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因此,朗读的检查不能走过场,不能急于求成。
  2.注意检查学生找问题的情况。检查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到的收获和问题,从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也为后面的研讨作好必要的准备。
  小学生预习习惯应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到高年级要有进一步的目标及要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通过情理感悟培养自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通过最初的感知,到较深层次的渐悟,至达到最终的感悟。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创造条件。
  在训练初期,学生通过充分的自读自悟,也只能浅显地谈到词语、句子的理解。这时教师不能心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的规律,即使他们的感悟很表面化,教师也应予以鼓励,这毕竟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会逐步得到发展,思维的积极性也会得以提高。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学生就可以凭借前面所学,感悟课文内涵。有一位学生说:“这篇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联贯。都写出看到梅花,想到外祖父,但是结尾比开头内容深刻得多。它还点明了中心,作者不但怀念亲人,最重要的是赞美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这位学生在找收获时,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不但借鉴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可贵的是不盲目照搬照抄书上的内容,经过思考比较,使自己的收获得到升华。
  四、通过鼓励质疑提升自主能力
  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疑难,学生仍是被动的,而学生质疑解疑,学生则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准确的、主动的、时刻注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需只需要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到问题的天地,就可能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们已经通过情理感悟,基本了解了内容、形式及目的之后,在质疑的环节中,一位学生提出“草船借箭”的“借”用得不对,“借”应是征得人同意,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可是诸葛亮“借”箭没有征得曹操同意,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因此,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学生们提出疑问之后,教师没有帮助回答,而是把问题又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各抒己见,班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两军作战,智者为王,这是诸葛亮的谋略,不能称这为“骗”;有的说这篇课文是赞美诸葛亮的,因此用词褒义,用“借”而不能用“骗”;还有的说“借”与“还”相对,诸葛亮把“借”来的箭在以后的战斗中又“还”给曹操,无疑用“借”是正确的。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学生们通过解词,到分析人物性格,到分析思维感情,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疑”开始,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在努力营造自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那么,质疑的方法有哪些呢?
  1.从课文标题中提出问题。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文眼。
  2.从文章中心句上找问题。中心句是文章的核心,全文都围绕它展开叙述。
  除此之外,提出问题还可以从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在预习中质疑,在讲读中质疑,在教学后质疑,在不疑之处质疑。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氛围宽松了,情感愉悦了,兴趣产生了,阅读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才会真正变“要我读”、“教我读”、“带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我能读”,最终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实现主体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