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296 日期:2024-01-26 来源:论文网

  摘要: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关键词:政治 学生 创新精神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三、加强典型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今年中考的时政热点“女排精神”的理解问题上,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它。首先,女排精神是一种文化,它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而和文化建设内容相关的,引发的知识点有多个: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艰苦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在她们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其次,它也体现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再次,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此的高度重视。诸如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怎样全面建“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久而久之,对问题看法的全面性和创造性就能体现出来了。
  总之,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更要学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向,有作为,德才兼备的人;有创新精神,追求个性发展的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