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桔子上认识地球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球 桔子 地理课堂教学
学习有关地球的知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部分知识抽象难懂,如果机械地讲解或简单地观看地球仪,就会导致学生把学习地理当成一件苦差事。如何把课堂教给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着眼点。我尝试着把桔子作为教学用具,引进地理课堂,作为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种,引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殿堂里遨游。
一、运用桔子自制简易地球仪
要熟悉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在脑子里建起地理空间概念,就必须要熟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我要求学生自带大桔子一个,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了解经线、纬线、经纬网知识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在桔子上定出南极、北极和赤道,每隔30°划一条经线和纬线。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3.做穿过地心(桔心)的地轴。
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高、中、低纬度的范围,以及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小组内、班上展示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给出北京、纽约、莫斯科、伦敦等地的经纬度,通过抢答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判断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相对方位,明白经纬网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桔子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借助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但要具体说出他们的位置,却常常张冠李戴。我用桔子作为突破点,来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在模拟地球仪(桔子)上让学生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几何轮廓,让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逐步认识和熟悉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达到胸中自有天地的效果。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大势。即在地球仪上,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是南北对称分布,并且大陆的形状多为三角形。告诉学生海陆分布中有许多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全球大陆分布奇特的相似与对称现象展开讨论,请大家当一回科学家,解释这一问题。当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让学生用一根毛线从不同角度尝试平分地球仪,经过一番活动后,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仪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从而理解把地球称为“水的星球”的依据。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切割桔子,初识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切割桔子,简介地图的来历。把学生分为三组,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角度,用小刀切割桔子做成的地球仪。
1.沿经线切开,在极点结合。2.沿经线切开,在赤道结合。3.沿纬线切开,在任意一条经线上结合。
学生在展开桔子后,就会发现:地球仪(桔子)上的地图“撕开”后,可展成平面图。
无论怎样切割桔子,都会有裂隙出现。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地球是个不可展开的曲面,如果把它直接展为平面,必然会产生裂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地图是运用投影的方法绘制的,运用的投影方法不同,经纬网呈现的形状也不同。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绘制不同的地图。
此外,还可以用桔子制作的地球仪,让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成因等自然现象。
我在实践中发现,把桔子引到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桔子、画桔子、等分桔子、切割桔子等活动,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施展活力的空间。在玩中学,乐中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体味着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但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并且急切地盼望着下一节地理课的早日到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