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能力训练中的作用,要使教科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能自己学习的书,而不是只能供教师讲解的书。为此,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
一、培养探索精神
施教之初,贵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力求使学生能自己探索知识。这首先要启发学生“有疑”,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
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为学生设疑。例如:我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问学生:葫芦藤开始长得怎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一一回答并不困难。紧接着我就设疑:“为什么虫子那么多,小葫芦就落了呢?”我从他们那困惑不解和投向我的期待的眼神中,看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这种期待正是表明学生想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知识、探索学习方法。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满足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探索方法。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讲了蜘蛛如何张网捉虫吃,课文分析完后,有问题要问。其中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那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粘住呢?”会这样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十分可贵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着意爱惜与扶植这种探索的热情。当将来的某一天,学生们以那无比绚丽的智慧之花和无比丰硕的创造之果,奉献给曾经培养过他的老师和社会时,我们就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着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有着何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二、创设情节,启发想象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问学生:“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难过。
倘若让你代替小壁虎继续借尾巴,你会怎样做?”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向小马借,向小蝌蚪借……教师再引导学生问:“不向动物借,可采用什么办法?”“在科学院克隆一条”……这样,教师不束缚于教材,而是把握契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引导各种答案,哪怕是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既有效地训练了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学生刚接触到“反义词”这个新知识时,我没有急于讲解其中的含义,而是做了一个令学生满心欢喜的游戏。我说“把手举高一点”,他们就“把手放矮一点”;我说“向后退一点”,他们就“朝前跃一步”;我说“向左跨一步”,他们就“向右迈一步”……学生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做完游戏,我最后说出了游戏的名称——“说反话”,并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最后总结:游戏中的“高和矮”、“前和后”、“左和右”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死记来代替思考、代替明晰的理解,用硬背来代替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使孩子变得蠢笨,最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小学生的特点是容易为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所感染。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的素材,使孩子自始至终处在感知、想象、理解的氛围中,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以教学《黄山奇石》一文为例:课文的最后一段列举了许多奇石景点,但都没有作具体的说明,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和思考的机会。为了加深学生对黄山石又多又奇的印象,为了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我放映了黄山奇石的视频片段。虽然当时已临近下课,但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给奇石起名字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又活泼有趣。这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较好地发挥多媒体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能力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着力培养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他们才能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探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