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论文发表,本文以SCI为核心的论文挂帅,其客观结果是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
话休絮烦,先来看一个重磅文件!
2月20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则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文件,在斐君看来,是抗击疫情以来最让人兴奋的大事情之一。
这个文件一旦实施,对我们的科研发展、人才独立和国家安全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此前,举国抗击疫情之际,高福院士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 SCI )发表相关论文曾引起舆论的沸沸扬扬。
据统计,截至目前,高福院士已在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舆论纷纷指责,高福院士在非常时刻,不想着为国家救灾防疫做贡献,反而急吼吼的在美国期刊发表论文。高福院士如此热衷于在西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究其根源,是因为目前科研体制以SCI论英雄的考核导向。以SCI论英雄到底给国家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曾毫不讳言地指出:我国科技界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特别是SCI论文,已经成为部分学者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象征及自己拥有的资源。“论文挂帅”已形成庞大的价值网络。
M国SCI及美国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中国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建国几十年来逐渐培养起来的以为国家服务为荣的价值观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腐蚀。陆院士还发出锥心之问:“我们在科技领域搞了这么多‘国际前沿’项目,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以SCI为核心的论文挂帅,其客观结果是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当然,不可避免地扼杀科技创造力,导致我国科技界贫于创新、贫于思想。无独有偶,另一位院士也曾尖锐的指出“中国发在SCI上的论文85%是垃圾!”
但就是为了发表这些垃圾,我们每年投入了巨额资金。北京工业大学一位研究员,以2016年中国在SCI发表的论文及投入的资金为例,发表研究称:2016年SCI收录中国学者的英文论文321,266篇,科研经费成本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包含少量国内英文版刊物)。单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 有专家粗略估计每年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此外,我国的科研人员完成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国外的刊物拥有版权,国内同行想阅读这些文献,国内的科研单位又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使用权或者订购国外的刊物。粗略估计,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花费大约十几亿元人民币,这笔费用仅仅是一年时间的使用权,并没有购买到永久性的文献。
不夸张的说,中国学者英文论文的科研经费成本和发表费,相当于给美国每年送去一艘航母!据说有少数科学家为了得到外国同行的好评,竭其热情,尽其谦卑。而一旦得到外国专家的几行好评,拿回国内,就以“资源”与“资本”加以利用。
其负面影响远还不止于此:
其一、“紧跟”与照搬“国际前沿”与“国际热点”,导致学术思想固化于西方的框架与模式之中。
一部分迷恋“SCI”的学者,他们极其看不上将全部精力置于国家需求研究的学者,对他们的成果肆意贬低,斥之为“三无”学者(没有国外权威文章,没有国际头衔,英语水平差)。
其二、脱离实际,离开国家需求。一些国家发展急需的课题,被一些人认为没有理论,不能发表论文,或该领域的问题不是“国际前沿”等,得不到重视,进展很困难而缓慢。
其三、科学工作者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损害。受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的深重影响,使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科学技术还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据说有少数科学家为了得到外国同行的好评,竭其热情,尽其谦卑。而一旦得到外国专家的几行好评,拿回国内,就以“资源”与“资本”加以利用。
其四、则是威胁科研安全与国家安全。
终于,这次两部委的文件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堪称春天里的一场及时雨,要把那些污泥浊水、魑魅魍魉一扫光!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里很多表述用的是“不得怎样怎样”,意味着该文件是有实际约束力的,一旦实施,将威力无比。福祸相依。这场疫情带来了伤痛,也带来多领域的重大变革,其中不乏难啃的硬骨头,不乏我们长期敢言却无力改变的陈规陋习。乐观估计,未来还会有不少此类文件或改革出台。当然,这次文件虽然令人兴奋,但要真正在学术和科研上去西方中心论,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我们终于迈开了脚步!巨变,必然到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