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格式详解——表格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57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医学论文写作中会涉及大量的统计学数据,为使表达效果清晰准确,通常都需要采用表格。目前医学论文中使用的表格为三线表(三线指顶线、底线、栏目线,不仅仅是三条线,部分时候需要加辅助线,但没有竖线),这与我们常用的表格不太相同,很多人在写作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影响医学论文的整体质量。表格是对文字表达的辅助,是为了让论文表达更简练、更准确,如果表格混乱,读者不知所以,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为规范医学论文格式,下面我们对表格格式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表格应用应该恰当
一篇优秀论文的表达,除文字叙述外,图表的运用不容忽视。但是有些情况下不使用表格更好。
(1)在数据不是太多,文字能表达的很清楚或比表格更能前后衔接时尽量使用文字表达。如检测指标都是阴性或两组单一指标的比较。或如:“取1 ml的甲卡西酮标准溶液,同日连续进样7针,得到日内样本的保留时问和峰面积;分别计算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1。”

改为:“取1 ml的甲卡西酮标准溶液,同日连续进样7针,得到日内样本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连续7 d进样,得到日间样本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计算日内和日问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5%和0.06% ,日内和日间峰面积RSD分别为2.74% 和6.76% ”。文字前半部分描述的是实验的条件和方法,直接用文字描述结果比表1更简单、连贯。
(2)表格重于文字描述,不强调对比性,而且横标目较少,使用文字而不是表格。如果横标目较多时,如meta分析或文献复习列举文献和病例说明,还是使用表格更简洁、直观。
2 表格内容要素应该齐全,并与正文相一致
医学论文中一般采用三线表,包括表序、表题、横标目 纵标目、数值及其单位、统计分析结果。表格一般会在方法和结果部分使用,大致有两种用途:
一种是描述性,如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方法的具体描述等,另一种是数据的分析比较。通过审读文章,发现表格内容要素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内容缺项。①表格缺少横标目。在药学文章中多次样本检测结果的表格中,经常会发现没有横标目,其实,在左侧加上1,2⋯⋯即可,虽然很简单,但这样使读者很容易就明白描述的是不同次数/样本的结果,更清楚、明了。②数值没有附单位。③统计表格没有统计结果描述。
第二,缺乏一致性。表格作为医学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文章的有益补充,相同内容名词概念描述应该全文一致。文稿中常见错误有:①表中表述的内容与正文、摘要不一致的。如文字描述“用药疗程<48h占0.90%,<72h占14.03%,<96h占76.02%,<120h占7.69%,<144h占1.34% ”,而表中列出的用药疗程却是按≤2 d,3 d,4 d,≥5 d分类的。②表格与表格之间同一类描述不一致。如一个表中患者的职业分为农民、工人、学生、职员、学龄前儿童及其他,而另一个表则患者的职业分为农民、工人、学生、干部、学龄前儿童及其他。
第三,自明性差。①表题表达不清。表题是表中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由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组成。如“血清HMGB1与ESR、CRP含量相关性分析”,表题缺少研究对象(AS患者),表达不清。②层次不清。作者设计表格时单纯罗列数据,简单的1个指标对应1个数据,而没有考虑设计表格的主题和目的,将背景条件、比较前提、方法、检测指标和最后结果等混作一团,使其失去逻辑性和对比性强的特点,读者无法清楚地了解作者列表的意图,达不到以较小的空间承载较多的信息的目的。
3 表格设计、编排要条理
实验结果是医学论文的核心和主要部分。实验结果一般以图表形式呈现。好的图表能更好地呈现实验结果,有利于启发作者和读者思考数据的本质和分析数据所揭示的内在规律。故表格的内容设计和编排极其重要。根据本刊审读的稿件情况来看,作者在设计、编排表格时存在如下几种问题。
(1)表格设计层次不清、逻辑性较差根据GB7713—87第6.4.2“表格编排,一般指对象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格的横纵标目一般不能互换,即表格的主谓语项不能倒置,特殊情况例外。
①当横、纵标目都能双栏或通栏排版时,表格中对象放在了纵标目,而测试项目放在横标目,这种横表2 两组间相同充填时间修复体效果比较纵标目互换情况必须修改。
②若纵标目检测指标较多,横标目内容较少,甚至通栏仍难以排下,可将表格转换成上下叠置的二段或三段,段与段之间用双细线分开,横标目则重复排印。如果通栏排版后只有一组数据排不下,可适当将数字变为修长体或字号变小,但不能小于6号字。
③如果纵标目有两层或三层,而且第一层不同,第二、三层相同时,如表2,根据GB77B-87编排标准,横标目应该是对象,纵标目应该包括指标(固位等)、时间(3,6,12个月)和效果分级(A/B和C)。如果这样排,通栏排不下,上下叠置,指标有10个,太多了。因此,可以将表格中纵标目的最上一层指标列在横标目,即横标目分成两层,纵标目分成两层,如表3,这样既不影响数据间比较(组间比较、组内变化都很清楚),也省略了纵标目的多次重复。



注意表格中纵标目的最上一层指标列在最左边,而不能把组别(原来的横标目)放在最左边,这样的话,同一指标组间比较中间相隔太多(如表4),不直观,对比性差,如果将指标和组别互换,按指标作为第一层、组别为第二层排版,效果就会更直观明了。

④ 当纵标目有两层或三层,而且都不同时,如纵A/B代表满意,C代表不满意标目由不同因素组成,而不同因素的分级也各不同,如年龄(青年、中年、老年)、性别(男、女)、职业等,横纵标目可以互换。
⑤若横标目内容较多,纵标目内容较少时,可将其切断后平行地转成二列和三列的形式。列与列之间用双线隔开。
(2)数据表达繁琐、不准确,可比性差
①数据堆砌,没有归纳、整理。表格中数据是科研论文结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因此简明、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的数据,使读者一目了然,显得尤为重要。但部分作者对表格认识不足,以为只要是符合规范标准的表格即可,只是将数据堆砌、罗列出来,而没有进行归纳、推理、整理,如表5,作者所罗列的数据极其详尽,但读者读起来很费劲,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实很多数据多次重复,而且有规律可循,可以修改为表6,这样更简洁、直观。



②数据中空白、“一”、“0”使用错误。表身数据一般不留空白,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一”表示未发现或未检测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而作者常常将“0”错误为空白,而空白错为“一”。
③统计描述没有逻辑性,缺乏对实验设计的理解。有些表格的表注:与模型组比较, <0.05,而 标在了正常对照组的数值上,从实验设计的逻辑上来讲是完全错误的,正常对照组是参照,应该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如何变化。表格中数据分析不单纯仅仅是单纯数字比较,还应该体现实验设计的逻辑性。
④ 同一指标数据的有效数字不一致。
⑤有些表注的统计描述过于繁琐,每个指标组间的统计结果都描述一遍,其实可以按组间比较,统一在数据上标注。
总结
只有合理设计表格才可提高医学论文的学术价值。在制表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制表,其次是设计、制作表格时要遵循如下原则:①表格的要素要齐全,内容要完整,与正文要一致;②表格要有自明性;③设计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体现逻辑性、对比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和文字互相呼应和补充的作用,便于读者领会和理解、比较异同,引出结论。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