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
作者:XXX
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
答辩组成员:
XXX(主持人) 职称:XXX
XXX 职称:XXX
……
答辩日期:X年X月X日
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
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
三、论文
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
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
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
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
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
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
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建议使用电脑脚注功能。
参考文献:在正文项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参考文献”,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参考文献内容,每个参考文献都另起行。参考文献的项目见“实施方案”正文。
参考文献应根据各学科规范的要求书写,并按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三号黑体。参考文献的正文与“参考文献”四个字之间空一行。作者两个人以上中间要用逗号隔开,超过三人的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外文资料不少于1篇,涉外类专业应适当加大国外原文参考文献所占比重。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出版年、书名(或文章题目及报刊名)、出版者。序号使用中扩号,[1],[2],[3],……序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音).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家.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术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报纸:作者.篇名.报纸名称.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种类的排列顺序如下:
1.中文文献:①著作类②论文类
2.外文文献:①著作类②论文类
3.其他
举例如下:
参 考 文 献
中文著作类:
[1] 李 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2] 蒋士会,唐德海.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
论文类:
[1] 庞青山.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色.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1~3.
[2] 胡 刚.蛋白质深度分析以及基因的进化模型:[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5.
其他:
[1] 姚光起.一种氧气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外文著作类:
[1] Zimmerman.B.J.&D.H.Schunk.Self-regulated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ing and motivation.In Phye G (ED).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ing.Academic Press,1989:105-125.
论文类:
[1] Ed viusson. Leif &Patrick Sullivan. 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ement intellectual capital.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6,Vol. 14(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