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论文怎么写[范文参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知识经济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知识经济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知识经济论文范文参考一:2016年第三届全球知识经济大会中外专家纵论创新创业高端对话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以创新为特色的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全球知识经济大会连续三年在青岛举办,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需要有优秀的译员将我国的发展现状不断推广出去,同时将国际的发展研究不断介绍到国内。2016年11月11日到14日,第三届全球知识经济大会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笔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中外专家纵论创新创业高端对话”环节,并采取此次对话环节为翻译实践材料进行同声传译的模拟实践。本报告就此次模拟传译实践进行总结,从口译任务描述、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以及译后总结四个方面来检查译者在这次口译实践中的表现。通过本次模拟同声传译口译实践,笔者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进一步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笔者应继续加强英汉双语能力的训练,丰富知识面,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期待本报告探讨的相关问题能对口译学习者的口译训练及应对口译实践任务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知识经济论文怎么写

摘要

Abstract

1.口译任务简介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描述

2.口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主题准备

2.1.2 制作术语表

2.1.3 对发言人和观众的准备

2.2 口译过程

2.3 译后整理评估

3.理论指导与案例分析

3.1 理论指导

3.2 采用的同传策略和技巧

3.2.1 合理简约策略

3.2.2 信息重组

3.2.3 顺句驱动

3.2.4 省略

3.2.5 预测

3.3 口译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3.3.1 漏译

3.3.2 误译

4.口译实践总结

4.1 自我评估及认识

4.1.1 译前准备评价

4.1.2 现场表现评价

4.2 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术语表

附录二 口译实践原文与译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1]论译前准备的重要性[J]. 孙杰. 青春岁月. 2013(24)

[2]释意理论下口译的忠实[J]. 陈丽君. 考试周刊. 2012(42)

[3]《会议口译解析》述评——走近会议口译[J]. 张玉军.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04)

[4]论口译过程中的注意力与口译质量[J]. 岳曼曼.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03)

[5]从现场同声传译看同声传译策略的运用[J]. 王绍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6]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J]. 仲伟合. 中国翻译. 2001(05)

[7]释意学派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献给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教授[J]. 刘和平. 中国翻译. 2001(04)

[8]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 王佐良. 中国翻译. 1984(01)

[9]口译训练指南[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法) 塞莱斯科维奇, 2011

[10]口译理论概述[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鲍刚, 2011

知识经济论文模板范例二: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作为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的作用日益显著,知识经济业已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的最基本要素,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成为国家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的重要保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总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仍然偏低,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这要求我国必须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切实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经济和知识型经济发展。知识是一种非排他的公共品,知识生产者无力应对知识外溢导致的个人效益降低从而减少创新活动,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保障了其知识资产的专有性,可以使创新者获得报酬来激励创新,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过强会造成创新者垄断市场,阻碍新的知识生产者进入市场进行创新活动,所以测度和界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该制度的架构是必要的。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旨在通过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实证分析,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就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界定和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制度从创新机制和国际贸易两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不同于主流西方经济流派得出的正向相关的结论,本文试图探究其影响机制的复杂性,包含不同的正负结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全面实证分析,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机制,包含多种正向和负向的效应,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第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加强总体而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但对部分落后地区和行业其影响是不显著的,保持弱保护水平是最优策略。


知识经济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视角的相关文献

1.2.2 创新视角的相关文献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 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知识产权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

2.3 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驱动的影响

2.3.1 积极影响

2.3.2 消极影响

2.4 知识产权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4.1 积极影响

2.4.2 消极影响

第3章 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近代知识产权制度变迁历史

3.1.1 专利权

3.1.2 商标权

3.1.3 著作权

3.2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状

3.2.1 国内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3.2.2 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

3.3 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3.3.1 变量和数据选择

3.3.2 平稳性检验

3.3.3 协整检验

3.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3.5 VAR模型建立

3.3.6 脉冲响应分析

3.3.7 方差分解

第4章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4.1.1 知识经济的兴起

4.1.2 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4.2 中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4.2.1 执法力度和手段缺乏

4.2.2 客体范围的扩大导致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受限

4.2.3 地区和行业机制建设不平衡

4.2.4 独占权导致的技术垄断

4.3 政策建议

4.3.1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3.2 加强产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4.3.3 合理控制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水平

4.3.4 积极寻求公平贸易环境中的技术交流

4.3.5 严格执法解决侵权纠纷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苗晴.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专利和版权为例[J]. 曾鹏,赵聪.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04)

[3]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研究[J]. 蔡虹,蒋仁爱,吴凯. 系统管理学报. 2015(03)

[4]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实证研究[J]. 蔡虹,吴凯,蒋仁爱. 科学学研究. 2014(09)

[5]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肖睿. 中国商贸. 2013(15)

[6]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解决对策的思考[J]. 李丽婷. 人民论坛. 2013(11)

[7]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J]. 朱树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引进式技术进步”到“原发性技术创新”——基于知识产权制度视角[J]. 王斌. 生产力研究. 2013(02)

[9]知识产权保护、对外经贸往来与落后国家技术进步[J]. 张安民,黄静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述评[J]. 余长林. 经济评论. 2013(01)

知识经济论文范文模板三: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居住用地特征与规划优化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知识和消费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世界城市的功能将逐步从产品和资本输出转向知识和文化输出,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以“软实力”为核心的新一轮城市竞争已经拉开序幕。我国各大城市目前都处于经济转型、空间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建设知识城市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有关城市新区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产业经济层面,对于居住空间的关注度总是退居城市中心、产业用地等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了转型背景下居住空间的演变,从而造成居住空间整体发展比较粗放的现状。本文选择从居住用地的视角切入,对城市新区居住用地宏观层面上的空间形态与微观层面上空间品质管控规划进行研究,选取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深入分析居住用地的演变过程、分布特征并剖析现状问题,深刻揭示城市新区转型背景下居住用地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包括1-3章。第1章首先对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区域、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在明确了对象和大背景的前提下,制定出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第2章首先明晰了本文重点研究的几个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随后从国家级新区及其居住空间相关研究和国内外知识城市相关研究两方面回顾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当下国家级新区居住空间的相关研究大多只是作为新区现状问题的一类被提及,且多聚焦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居住空间、某一小片居住空间的问题以及产城融合问题,从宏观整体视角审视国家级新区居住空间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第3章分析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空间的转变,首先归纳总结了转型为知识城市应具备的条件和知识城市的类型,接下来指出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城市空间将出现多维度空间、土地利用更加兼容混合、城市空间将呈现新的集聚与分散,最后辨析了普通城市与国家级新区居住用地发展的差异。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实证案例,包括4-6章。第4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理念下两江新区的转型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两江新区的基本概况,接下来分析了其他国家级新区相似发展阶段的应对策略,最后阐明了两江新区的转型发展趋势。第5章研究了了两江新区居住用地的发展历程、问题及动力机制,首先把两江新区居住用地演变历程划分为起步、平稳增长、加速增长三个阶段,其次指出现状居住用地发展存在两大特征和五大问题,最后从政策、经济、技术和个体四个层面总结新区居住用地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第6章基于以上所有研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科学展望新区居住用地未来的演化方向及规划优化,并以两江新区水土片区为例,进行居住空间定性和定量的规划初探。第三部分为研究结果:第一,知识经济发展理念重塑城市空间形态;第二,两江新区居住用地布局呈现两大特征和五大问题;第三,转型背景下两江新区居住用地发展呈现“知识化”需求;第四,规划理念和方法需与时俱进以应对城市“知识化”的转变。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域、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区域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框架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知识经济

2.1.2 国家级新区

2.1.3 居住用地

2.2 相关理论梳理

2.2.1 知识城市理论

2.2.2 新城市主义

2.3 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2.3.1 国家级新区及其居住空间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内外知识城市相关研究综述

3 知识经济理念下城市空间特征分析

3.1 知识城市硬件条件及类型

3.1.1 构建知识城市应具备的条件

3.1.2 知识城市的主要类型

3.2 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空间的转变

3.2.1 城市土地利用更加兼容混合

3.2.2 城市出现多维度空间并且互动发展

3.2.3 城市空间呈现新的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

3.3 普通城市与国家级新区居住用地发展的差异

3.3.1 城市体量不同

3.3.2 城市发展支撑、转型动力强度不同

3.4 本章小结

4 知识经济理念下两江新区转型发展趋势

4.1 两江新区基本概况

4.1.1 区位优势——西部大开发强劲动力,内陆开放重要门户

4.1.2 战略定位——改革、创新、优化建设的示范窗口

4.1.3 经济产业——经济总量稳中有升,优化产业结构

4.1.4 生态环境——山水纵横,景观资源优越

4.1.5 社会人文——前景吸引人口内迁,年龄构成年轻化

4.2 其他新区相似发展阶段研究

4.2.1 两江新区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异同

4.2.2 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

4.3 两江新区转型发展的趋势

4.3.1 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

4.3.2 服务业高端化的突破

4.3.3 战略新兴产业的突破

4.3.4 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

4.4 本章小结

5 两江新区居住用地的发展特征、问题及动力

5.1 两江新区居住用地的发展特征

5.1.1 第一阶段

5.1.2 第二阶段

5.1.3 第三阶段

5.2 知识经济背景下两江新区居住用地特征

5.2.1 居住用地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圈层式”布局特征

5.2.2 新的发展理念与旧的发展趋势共存

5.3 两江新区现状居住用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城市中心感弱,土地利用效率低,缺乏人气

5.3.2 住房成交量高,部分区域空置率高,投资现象明显

5.3.3 现有住房结构未能很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5.3.4 受建设时序制约,生产生活建设不同步

5.3.5 居住分异有加重趋势

5.4 两江新区居住用地演变的动力机制

5.4.1 政策层面动力机制

5.4.2 经济层面动力机制

5.4.3 技术层面动力机制

5.4.4 个体层面动力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知识经济驱动下两江新区居住用地演化方向及规划优化

6.1 两江新区人口结构特征与居住需求分析

6.1.1 两江新区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6.1.2 两江新区人口住房需求特征分析

6.2 两江新区居住空间品质诉求

6.2.1 如何满足前沿产业需求,塑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6.2.2 如何利用区域自然资源,营造山水特色的居住空间

6.2.3 如何挖掘本土文化,构建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

6.2.4 如何彰显生态可持续理念,打造引领西部的品质示范社区

6.2.5 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混合有机的居住空间

6.3 居住用地演化方向

6.3.1 宏观方向

6.3.2 中观方向

6.3.3 微观方向

6.4 具体案例解析

6.4.1 片区代表选择

6.4.2 水土片区居住空间类型划分

6.4.3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的居住用地评价

6.4.4 高品质住宅区及保障型社区选址布局原则

6.4.5 水土片区居住用地建设指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7.1.1 主要研究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存在的不足

7.2.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两江新区居住空间居民调查问卷

C.两江新区直管区现状所有居住小区及分类一览表

D.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特征一览表

E.英国、日本和香港地区居住用地

参考文献

[1]功能提升与模式探索双重任务的国家级新区规划探索——以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为例[J]. 郑越,陈怡星. 城乡规划. 2017(05)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近期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 岳雷,张利志,仇伟佳,杨帆. 城市规划. 2017(08)

[3]新型“邻里中心”设计模式研究——基于重庆两江新区花朝街道“邻里中心”研究的思考[J]. 李和平,林立勇,刘英婴,曾靖. 建筑学报. 2017(02)

[4]聚焦《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J]. 中国勘察设计. 2016(04)

[5]转型发展中的深圳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修订[J]. 陈敦鹏. 规划师. 2015(06)

[6]基于城市群的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J]. 彭建,魏海,李贵才,陈昕,袁媛. 地理研究. 2015(01)

[7]天津滨海新区住房供应结构研究(上)[J]. 《滨海新区住房供应结构研究》课题组. 中国房地产. 2014(22)

[8]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多元化路径探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纪泽民. 农村经济. 2014(09)

[9]大战略、大平台、大作为——论西部国家级新区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J]. 彭小雷,刘剑锋. 城市规划. 2014(S2)

[10]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J]. 王振坡,游斌,王丽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04)

以上是知识经济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