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中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 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论文写作,供大家参考。
论文题目:浅析人口较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发展
【摘要】: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这个由三块互不相连的土地组成的狭长区域中,生活着16个民族。其中,我国西北地区独有的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人口只有1.4万余人。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族内却有着两种互不相同且差异较大的语言: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目前两种裕固语均已是濒危语言。此文试想呈现“裕固语传承困境原因复杂多样”和“语言态度对民族语言使用与传承的影响”以及“传统民族宗教活动对民族语言传承的意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指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政府、全社会、本民族都应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裕固族语言;传承与发展;语言态度;传统民族活动
一、裕固族语言传承面临困境原因复杂多样
造成肃南县裕固语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主要受本民族文字缺失、民族分布、地理条件、居住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本民族文字缺失、以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性对肃南县裕固族语言传承与发展遭遇困境做出简述。
(一)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是造成裕固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文字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纪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由于只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导致学者对裕固族的研究只能凭借汉文古籍对回纥的记载和部分回鹘文献进行推断。
裕固族有自己丰富的歌谣、叙事诗、故事、谚语、谜语,但都靠汉语记载或者口口相传的模式,文字的缺失使得裕固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缺少载体,口口相传的模式不仅很难经受时间的考验,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文字在语言交际时所变现出跨越时间、空间的优势是语言难以企及的。由于没有文字,汉语成为裕固族通用语言和共同的交际工具,结果就使得全民族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不能熟练的使用裕固语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裕固族表示,除了自己会说以外对传承本民族文化感到无从下手,这说明缺少文字的支撑,裕固族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和范围明显缩小。
(二)语言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也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手段之一,往往能够满足人的不同需求和动机。由于裕固族没有记载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族内又使用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本族语言在功能上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诸如使用人数少,通行范围窄,使用场合有限,即使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也存在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难。肃南县裕固族从始至今都与处在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民族發生交流以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信息与物质资料。在于不同民族相互交往中,语言是联系双方的纽带,交往的需要使得他们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于是就形成了裕固语和汉语、藏语、蒙古语兼用的情况。
语言具有其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电脑、手机已经进入牧民家庭,这些设备可能会有蒙古文、藏文的设置,但是不会有裕固文的设置,出于对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就需要有较好的汉语功底。现在,许多裕固族因外出求学、工作、定居等原因离开了肃南县,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许多人以汉语作为常用语言,裕固语就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性大大减弱。
二、语言态度对民族语言使用与传承的影响
由于社会认同、感情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人们对这种语言的态度。[1]长期的历史发展加之现实因素,裕固族对自己民族语言有着特殊的态度。
裕固族对自己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对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浓厚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裕固族人对自己身为裕固族而感到自豪,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这表现在大多数通婚家庭,在裕固族与其他民族结合的家庭中,父母更愿意将裕固语传授给自己的儿女。在众多裕固族人中将会说裕固语视为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在日常的交流中使用裕固语显得更加亲切。
由于裕固族没有书写自己语言的文字,所以在肃南县内常看到同一个内容用汉语和藏语两种文字书写,这说明裕固族对使用汉语和藏文持肯定态度。对于是否创制自己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人既认识到文字对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又清楚地意识到即使创制自己民族的文字,也会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难,诸如裕固族人口太少,内部又使用两种彼此无法通话的语言,所以不如直接学习和使用汉语。[1]
积极的语言态度是个体参与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绝大多数裕固族人表示愿意系统的学习裕固语,但同时存在着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主观愿望和缺乏语言使用环境的现实矛盾。正如前文所讲过的裕固语作为交际工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汉语成为主要交流用语;其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造成了裕固族人兼通裕固语和汉语的现状,同时默认了两种语言同时使用的现实。
三、传统民族宗教活动对民族语言传承的意义
民族传统活动时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祭鄂博活动在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原始萨满教中较典型的万物有灵观念的反映。祭鄂博是当今裕固族宗教活动之一,人们通过祭鄂博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天地之神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2]祭鄂博活动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同时积极参与祭鄂博体现个人民族认同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与热爱。
祭鄂博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七月,各地以村落为单位进行集体祭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祭鄂博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宗教祭祀活动,而更多的表现为一次“传统文化的展演”,祭鄂博当天人们会穿着民族服装前来,在传统的祭祀活动后,亲朋邻里相聚在一起唱民歌、跳民舞,体验民族风土人情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用裕固语唱裕固民歌本身就是一种裕固族语言活动,儿童和年轻一辈在观赏中就能学习和强化裕固语;裕固族在参与参与这些活动时通常都是用裕固语进行交流,可以说祭鄂博为儿童和年轻一辈学习裕固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平台。
语言学习者如果对他所学习的语言集团的文化感兴趣,对自己所处的社会集团有归属感,他们就会全盘接受该社会的文化,让自己的言行与这个社会相匹配,他们就会从心底有学习这种语言的动力。[3]通过祭鄂博活动将裕固族优秀文化展示给其他民族或外来人员,使本民族同胞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发其民族自豪,这种民族自豪感将成为学习本民族语言的驱动力。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语言正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只有保存其根基才能将民族文化枝繁叶茂,失去了根基势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则意味着民族文化整体消失,只有首先把民族语言传承下去才有可能传承一切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远新《论裕固语的语言态度》
[2]钟梅燕《传承与变迁--当代裕固族祭鄂博及其社会功能分析》 《中国裕固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3]洪苹《语言心理对裕固族语言使用特点的影响》 《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民族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