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1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http://www.xxdu./jia.2006
[4] 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 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 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 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 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 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 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2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3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 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9] 肖正德 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20] 余丽 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21] 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2]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 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