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一
[1]任丁秋. 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邢毓静, 巴曙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倪受彬.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信托运营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盛学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连建辉, 孙焕民. 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李春满. 私人银行业务[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8] 曹彤, 张秋林. 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9]李开国, 张玉敏. 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徐保满. 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孟建华. 洗钱与银行机构反洗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2]卓泽渊. 法律价值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3][英]莫德. 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刘立达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王征宇,于江等编著. 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15]丁邦开,何俊坤等. 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6]李有星. 银行风险防治的法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7]王芳,张宗梁.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8]张炜主编. 银行中间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9]李春等. 跨境洗钱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0]叶辅靖. 全能银行比较研究一兼论混业与分业经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1]张炜主编. 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2]刘明祥,冯军. 金融犯罪全球考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3]安建,冯淑萍,项俊波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4]谈李荣. 银行与客户法律关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5]徐保满主编. 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6]穆伯祥,王勇民. 跨国经济犯罪及其防治对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7]刘连舸,欧阳卫民. 金融运行中的反洗钱[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8]汪鑫主编. 金融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9]盛学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0]张忠军. 金融监管法论一一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1]国家外汇管理局反洗钱课题组. 中国外汇领域洗钱类型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2]邢毓静. 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3]张炜.银行业法制 2011 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350.
[34]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25.
[35]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50-51.
[36]王元龙.中国抉择: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165-167.
[37]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
[38]龚锋.中国银行业稳健经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173-175.
[39]王亦平.金融法律制度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27-129.
[40]戴维.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刘立达,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73-274.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
著作类:
[1] [日] 山口厚.刑法各论[M].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日] 山中敬一.刑法各论[M].成文堂,2009
[3] [德] 卡尔 拉仑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4] [日] 前田雅英.刑法各论讲义[M].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
[5] [德] 英格博格 普珀.法学思维小学堂[M].蔡圣伟译.元照出版公司,2010
[6] [美] 乔治 弗莱彻.反思刑法[M].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
[7] [德] 阿图尔 考夫曼,温弗里德 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
[8] [日] 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M].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
[9] [日] 山口厚.刑法总论[M].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 [德] 安塞尔姆 里特尔 冯 费尔巴哈.德国刑法教科书:第十四版[M].徐久生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11] [德] 恩斯特 贝林.构成要件理论[M].王安异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2] [德]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6
[13] [日] 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4] [日] 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M].戴波、江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 [日] 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M].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6] 张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7] 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1
[18]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9]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0] 陈兴良.判例刑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1]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2] 周光权.刑法各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3] 郭立新,黄明儒.刑法分则典型疑难问题适用与指导[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4] 蒋熙辉.刑事政策之反思与改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论文类:
[1] 蔡景贤.不当得利纠纷案中先刑后民原则的处理[J].人民司法,2012(22)
[2] 常国丽.论不当得利的制度功能[J].法制与社会,2011(11)
[3] 陈光中,张佳华,肖沛权.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J].法学杂志,2013(10)
[4] 陈霁月.试论不当得利之“利益”[J].法制博览,2012(06)
[5] 陈兴良.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4)
[6] 陈兴良.罪行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3)
[7] 樊冰.浅谈非法侵入住宅罪[J].法制博览,2012(6)
[8] 高铭暄,陈冉.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J].中国法学,2012(2)
[9] 解悦.盗窃虚拟财产入罪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10] 康凯丽,陈肈新.罪与非罪之间.研究生法学[J].2013(28)
[11] 黎宏.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辨析与实务难点[J].清华法学,2013(6)
[12] 黎宏.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清华法学,2013(6)
[13] 刘秀华,孙燕芳.论不当得利之无法律上原因及其司法认定[J].知识经济,2013(13)
[14] 牛锋.民事与刑事关联案件的审理机制反思[J].法学视野,2012(5)
[15] 牛忠志,牛颖颖.民事违法与犯罪界分之我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
[16] 秦雪娜.三角诈骗限定之提倡[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9)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三
一、著作
[1]蔡菁.索赔.劳动权损害赔偿[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1.
[2]董保华.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3.
[3]张朝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4]吕忠梅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5]余元玲等.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7.
[6]刘左军、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10.
[7]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李俊.产品质量法案例评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9]奚晓明、王利明.侵权责任法案例解读[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
[10]奚晓明.侵权责任法适用于案例解读[M].北京:人法律出版社,2010.3.
二、期刊
[1]刘北溟.从《侵权责任法》看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J].环境保护,2011,Z1:105-107.
[2]吕忠梅,张宝.环境问题的侵权法应对及其限度——以《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06-112.
[3]张宝.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基于学说和实践的视角[J].现代法学,2011,04:89-96.
[4]边海娟.室内环境污染侵权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05:255-256.
[5]杜群.司法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作用基于对典型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观察[J].法律适用,2012,05:46-49.
[6]代杰.非典型环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4.
[7]王晓佩.浅析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兼评《侵权责任法》第八章条款的适用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02:43-46.
[8]别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规定解读[J].环境保护,2010,02:11-13.
[9]刘长兴.环境污染侵权的类型化及责任规则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3.
[10]刘璐,缪宇.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责任法》第8章“环境污染责任”的理解与适用[J].政治与法律,2010,05:28-36.
[11]王莘雅.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举证责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1.
[12]谭向阳.试论环境污染侵权行为[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1:257.
[13]徐文煜,王伟东.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J].人民论坛,2013,05:92-94.
三、论文
[1]张书芳.装修污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
[2]刘晓静.室内装修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
[3]张斯琴.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
[4]安金珠.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
[5]林凤超.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6]李维.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审判实务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7]徐宝童.环境污染侵权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8]贾云云.海上运输管线泄漏污染损害侵权责任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9]李沫.论住宅装修污染的侵权责任[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10]于林川.论民法视角之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推定[D].新疆:新疆大学,2012.
[11]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