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困境与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7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困境与探析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枝争奇斗艳的花朵,彰显各自民族特色谋求共同和谐发展。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更是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特点。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西南边境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不仅仅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最重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上聚集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并且各少数民族在此能够团结友好和谐互助的发展。身处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文化百花齐放,但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现象笔者展开了一些思考。伴随着我国各地区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许多少数民族纷纷脱下了特色的民族服装涌入了城市,再加上我国基础教育分片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政策,中小学便成了由大多数汉族和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共同组成的校园,在这种大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涵化,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一代人身上逐渐消失甚至失传。中小学是文化教育的基地,在一定程度担负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对于城市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这种矛盾应该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教育手段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选择。本论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云南民族中学艺术教育情况的实地考察,掌握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城市学校的艺术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并对其进行深入探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文章综合叙述了当前现代化进程和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利用云南民族中学这一典型个案指出了当前艺术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认真思考和具体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其他各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育、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手段促进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现代化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冲击很大,不少研究成果探讨了现代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这一问题。李金福在《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民族艺术现状的反差》①一文中指出了现如今少数民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民族艺术的严重滞后,二者形成强烈对比。强调经济社会与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并且试图分析二者形成反差的原因以及在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改革方面提出建议。林庆,李旭在《城市化进城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②中,提出了在当今社会总体发展的城市化、现代化,社会交往的国际化、全球化这一宏观背景的笼罩之下,少数民族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即能与世界文化自然相融又能延续自己传统文化的固有特色不被吞噬这一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就要提高“文化自觉性”, “文化自觉性”的培养和创建是少数民族文化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不仅要制定出适合民族实际生活情况和民族特点的总体发展期望和具体发展规划,而且应该在总体发展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对本民族文化做出新的阐释并发扬、传承,开辟出一条融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文化转型之路。

田丰韶的《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③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回应”这一观点,指出国家意识形态在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主体导向的不同变化,并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哈萨克族的文化变迁为例论述国家意识形态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导向作用。谢国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变迁的几点原因》①一文中提倡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来看待民族文化的变迁问题”。文章以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省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少数民族群体所面临的生计活动的多样性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口增长的物质需求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矛盾、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发展能力的培养、生存方式的改变与民俗形式和功能的演化、民族语言功能的降低与文化传承力度的减弱,五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分别展开详细论述。

关凯在《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②中提出“现代化”一词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一种文化相对论的概念,对于少数民族群体而言, “现代化”的认同感则是关系到整个少数民族群体以及民族聚集地区发展的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现代化”文化范式与少数民族文化核心思想的论述,推断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前景存在的两种可能:一是逐步完成向“现代化”的转型,二是由于社会变迁与本民族文化冲突而导致少数民族向“民族中心主义”文化靠拢。王埃亮的《现代性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③这篇文章,探究了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的现代化视角下,文化逐步变迁的方法和过程。在物质经济的发展上,人们需要在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进行适当的转变和调整,由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发展,主动将落后的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革新,主动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要在当地的社会发展中承担起主导作用;在文化方面提升自我认同、加快文化重构,尽早实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超越以及文化融合。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④的文章中,详细地描述了云南省基诺族几近消失的传统服饰、传承中断的传统歌舞、礼仪风俗以及被现代楼房取代了的传统竹楼,纳西族举世闻名的东巴文化无人可传,正在日趋衰落的民间民俗活动。作者以这些残酷的现实为理论依据,强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大致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总的概述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群体的现实状况,通过对其人口情况、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上升到理性思考,进而阐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和文化变迁的原因。第二章从辨证的角度论述艺术教育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主要论述了学校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相互作用。第三章以民族中学个案分析为主要内容,由整体到个体,笔者通过对民族中学的多次走访进行实地调研,采用跟踪其艺术课堂、参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记录和整理该校的艺术教育实践情况。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个案进行思考和总结,再由个别上升至一般,由个体映射出整体,通过对个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的总结,上升到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难题,并且试图从个案总结中找出适用于普遍艺术教育的走出当前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绪论 8-16

一、 选题缘起 8-9

二、 相关的研究综述 9-13

三、 选题意义 13

四、 论文结构 13

五、 研究方法 13-14

六、 论文研究中所开展的调研情况介绍 14-16

第一章 走向城市的少数民族 16-22

一、 少数民族向城市流动的现状 16

二、 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 16-22

(一) 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外部原因 17-19

(二) 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内部原因 19-22

第二章 艺术教育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22-25

一、 学校艺术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22-23

二、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对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23-25

第三章 城市中学中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个案分析 25-35

一、 关于调研对象的概述 25-27

(一) 本研究选择云南民族中学作为个案的理由 25

(二) 云南民族中学简介 25-26

(三) 学校的教学特色 26-27

二、 云南民族中学的艺术教育情况介绍 27-30

(一) 艺术课堂的教学情况 27-28

(二) 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情况 28-30

三、 对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0-35

(一) 问卷的基本情况介绍 30-31

(二) 问卷的具体分析 31-35

第四章 对个案的总结与思考 35-40

一、 云南民族中学艺术教育的经验总结 35-36

二、 云南民族中学艺术教育的不足之处 36-37

三、 解决城市中学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困境的对策 37-40

结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附录一 44-47

附录二 47-48

致谢 48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

[2]周鸿,西南民族现代化与文化变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尹绍亭,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省试点报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5]李琰.文化变迁[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

[6]王克婴.中国文化传统、社会变迁与人的全面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7]段国禺.哲学视野中的云南文化[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8]曾金华.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艺术教育[J].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 S1 期.

[9]王永强.浅谈当代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教化与共性培养[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 年 06 期.

[10]王信东.云南省中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0 年 S1 期.

[11]普丽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族烟盒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1 年 02 期.

[12]曹能秀、王凌.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 年 01 期.

[13]李金福.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0 年 S1 期.

[14]李金福.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的思考——兼谈民族艺术资料库的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04 年 04 期.

[15]杨广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 01 期.

[16]曾金华.滇西南十一县中小学民族艺术教育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

2000 年 51 期.

[17]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3 年 04 期.

[18]李金福.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民族艺术现状的反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 年 1 月.

[19]林庆,李旭.城市化进城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 07 月第 26 卷第 4 期.

[20]田丰韶.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 年 11 月第 26 卷 第 6 期.

[21]谢国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变迁的几点原因[J].民族艺术研究,2004 年02 期.

[22]关凯.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年 11 月第 22 卷第 6 期.

[23]王埃亮.现代性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J].满族研究,2013 年 4 期(总第 113 期).

[24]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C].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 2003.34-41.

[25]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转型:多文化多民族社会[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2.

[26]方鹤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和发展[Z].在中国—瑞典第二届少数民族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稿,1998 年 9 月.

[27]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4 期.

[28]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 年第 6期.

[29]范生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及保护措施[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 4 月第 21 卷第 2 期.

[30]李集鸾,刘素英.民族民间艺人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J].民族艺术研究,2000 年增刊.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