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999 日期:2025-10-0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多普勒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为心衰组和对照组:(1)心衰组:55例患者,诊断符合以下条件:①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②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③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疾病。(2)对照组:25例健康人,性别、年龄与心衰组匹配。

  1.2 研究方法 常规获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及心尖两腔切面,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左室室间隔、侧壁、下壁及前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分别记录其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并取其平均值。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切面上,用M型超声技术测得左室的EF值。

  1.3 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整理各项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之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用于检验两组数间相关性。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心衰患者男性3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13.1)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15%40%(中位数29%)。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11.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6%~80%(中位数71%)。

  2.2 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明显降低,P&<0.001。见表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降低(29%)。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与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9; P&<0.001)。 表1 两组患者二尖瓣环速度的比较

  3 讨  论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简称DTI,是一项新的探测心肌运动技术。它是在传统的探查心腔内血流的彩色多普勒仪器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除去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低振幅的频移信号,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高振幅的频移信号,并经相关处理以彩色编码显示出来,能定量测量室壁及瓣环运动速度。由于它直接从心肌组织提取信号,所以它既不受组织反射回来信号幅度的影响,也不受前方组织声衰减的影响,因而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不依赖对心内膜的勾划[1]。

  二尖瓣环是位于心房、室之间的一个纤维环状组织。具有复杂的三维模式,它有三个主要运动成份:沿着左室长轴运动(由基底部向心尖运动)、瓣环的转动及类似括约肌的活动。探查二尖瓣环运动最好从心尖上观察它沿心室长轴的运动。这是因为心尖在整个心动周期相对探头固定,瓣环的运动代表了心肌纤维在这个平面上由基底部向心尖的运动,在这个切面上心肌纤维数目多于任何一个短轴切面,因此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别得以放大且较少依赖局部变化。有学者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运动振幅与核扫描所得的EF相后,认为二尖瓣环的运动振幅可代表左室收缩功能[2]。Gulati[3]应用DTI检测了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他的研究发现瓣环下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运动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线性相关,并且当平均值瓣环下行运动速度&>5.4 cm/s,其诊断EF&>50%的敏感性88%,特异性97%。因而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有快速估测左室收缩功能的潜在性。本实验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明显降低,P&<0.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与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9; P&<0.001)。证明DTI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确实可代表左室功能。因此DTI为我们提供了探查心功能的一项全新方法,它所获得的速度指标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而这在以往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是不可能的。DTI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丽,沈学东,蔡乃绳,等.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前景[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7,6(1):46-48.

[2] 秦碱. 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平面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20.

[3] Gulati VK. Mitra annular descent velocity by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s an index of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Am J Cardiol,1996,77(11):979-98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