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观察局部冰敷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预防异长春花碱所致静脉炎和局部损伤的效果,选择46例接受异长春花碱化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穿刺部位冰敷处理,联用地塞米松静推,而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静推;比较两组的局部反应效果。结果,观察组有3例沿静脉走向轻微疼痛,发生率为13.04%,持续3~5d疼痛消失,无静脉炎发生。对照组有15例出现局部疼痛,发生率为65.22%,11例出现静脉炎,伴有疼痛,持续10d以上,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前采用局部冰敷联用地塞米松静推预处理,可预防静脉炎发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异长春花碱;局部损伤;地塞米松;冰敷
异长春花碱(NVB)是目前单药治疗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等肿瘤)的有效药物之一,但该药属发泡剂,可对局部产生强烈的刺激,静脉注射后有87%的患者发生静脉反应[1],一旦药物外漏,易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4月,对46例使用NVB的患者采用局部冰敷联用地塞米松静推预处理预防NVB静脉注射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地塞米松加冰敷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4~70岁,平均52岁,其中肺癌10例,乳腺癌13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其中肺癌9例,乳腺癌12例,卵巢癌2例。以上病例均采用NS 80mL+NVB 40mg(25mg/m2)快速静滴,浓度0.5mg/mL,滴速100滴/min。
1.2 给药方法 观察组(1)病人选用9号针头进行穿刺,用NS 250mL建立静脉通道,确保针头在静脉血管内点滴通畅后,将NVB 40mg充分溶解于NS 80mL 10min内中静滴完毕,在化疗前后分别给地塞米松5mg静推,最后再用NS 250mL快速静滴(冲管)。(2)将自制20cm×5cm的纱布垫2块,放入盛有冰块冷水的小桶内打湿,拧干,以不滴水为度,于静滴NVB前2~3min外敷于距穿刺针2~3cm的近心端血管上方,3~5min更换纱布1次,冰敷至NVB完全从输液管冲完后15~20min。
对照组除局部不用冰敷外,其他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方法 建立输液卡,专人守护,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胀痛及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索条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痛)。观察冰敷部位有无烧灼、麻木,局部皮肤是否发红或灰白有斑点。自接受治疗7~15d内观察静脉有无疼痛、管壁变硬、弹性差、管腔闭塞、静脉截流等症状。一旦发现随时记录在输液卡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65.22%),两组疼痛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14,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5d,无1例出现静脉炎。对照组11例出现静脉炎(条索状),周围皮肤发红,伴有剧痛,持续10~15d,详见表1。 表1 NVB注射后两组患者局部反应比较
3 讨论
NVB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增高,通透性增强[2]。它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静脉炎和局部刺激反应。在化疗前应用冰敷+地塞米松其机理是:(1)冰敷疗法可以促进局部组织血管收缩,降低组织代谢,抑制血管炎性渗出。由于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使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减少,同时,冰敷可使神经末稍及细胞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3]。但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采用。(2)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细胞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和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所以在静滴NVB时应用冰敷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能提高局部组织及血管对NVB药物刺激的耐受力,明显减轻局部组织的刺激和疼痛。有文献报道[1]单用地塞米松5mg在注射NVB前后静滴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控制在50%左右[2],而我们用冰敷加地塞米松静推,疼痛的发生率为13.04%,且疼痛时间最长不超过5d,无1例静脉炎发生率。
通过对46例病人使用NVB的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做为肿瘤化疗科护士责任重大。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局部刺激性强,一旦外漏,可至组织溃烂、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我们采用局部冰敷联用地塞米松静推预处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深受病人尤其是多次化疗病人的赞同。此方法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对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鸿雁,郭丽娟,高琳.冰敷预防诺维本注射致静脉反应的观察[J].护理学杂志,1999,14(2):197.
[2] 张超男,方爱军.减轻去甲长青碱所致局部反应的给药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27.
[3] 朱华,陈伟芬.冰敷外周静脉滴注强刺激化疗药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