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选择较好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方法,分析139例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的患者资料,其中60例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即造口术或囊肿剥出术,79例用挂线造口术治疗。结果,传统治疗方式较挂线造口术治疗法手术时间长、疼痛感强、复发率高(P<0. 01)。 提示采用挂线造口术,手术简单易行,伤口小,不需缝合、换药,在门诊可进行,减轻经济负担,术后无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庭大腺;挂线造口术
不能触及此腺,如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囊肿或脓肿,均需手术治疗。传统的造口术或囊肿剥出术需住院治疗,且患者疼痛感强烈,术后复发率高,个别病例复发4次以上。借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的方法,对我科79例患者用此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疗效好,无复发,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门诊就诊患者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共139例。前庭大腺囊肿77例、脓肿62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扩创引流或囊肿剥除术(对照组)住院进行,年龄19~50岁,平均34. 5岁,单侧55例,双侧5例。囊肿或脓肿的直径4~7cm,病程5d至40d不等;79例患者采用挂线造口术治疗(挂线造口治疗组以下简称为挂线组)在门诊进行,年龄20~50岁,平均35岁,单侧70例,双侧9例,囊肿或脓肿的直径3~7cm,病程5~40d不等。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孕产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手术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术前均做血常规及心电图,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皮肤、阴道口和阴道,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1. 2. 2 具体方法
对照组:1)对自然破裂的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行扩创引流,2%甲硝唑液冲洗脓腔或囊腔,腔内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1次,1∶5000高锰酸钾坐浴,7~10d出院。2)对未破裂的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行囊(脓)肿剥除术,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开黏膜,尽可能将囊肿或脓肿的壁完全剥离,1号丝线缝合创面,1∶5000高锰酸钾坐浴,7~10d出院。
挂线组:1)对自然破裂的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在患侧小阴唇黏膜面囊肿或脓肿的最低点,先切一长约2~3mm深达腺腔的小口,排出囊液或脓液,用2%的碘伏液反复冲洗腺腔后,中弯止血钳由切口穿过腺腔达破裂口,将消毒好的一条乳胶条穿出两切口,于腔外胶条的两端互相打结固定,乳胶条打结松紧度适中,固定不能太紧,以免两切口间组织缺血坏死或被切割。如破裂口在囊肿或脓肿的最低端,则在其囊肿或脓肿的顶端切口。2)对未破裂的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在患侧小阴唇黏膜面囊肿或脓肿的最低点浸润麻醉,再切一长约2~3mm深达腺腔的小口,排出囊液或脓液,余方法同上。手术在门诊进行,术毕即可回家。回家后每天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1次,共10d,术后10d回门诊处拆除引流条。
1. 2. 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已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适当选用抗生素,无阴道细菌感染者不用抗生素。所有患者术后10d复查1次,1个月再复查1次,此后3个月、半年复查。电话随访或复诊,超过1年不定期随访,有情况或复发者随时就诊。随访时间至少1年,失访者不做统计。1年内在原患侧出现脓肿或囊肿为复发,1年以上在原患侧再未出现脓肿或囊肿为治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复发及治愈率。
1.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疼痛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疼痛情况比较(略)
疼痛程度:轻度 有不适感觉较轻微;中度 疼痛但可以忍受;重度 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需换药。挂线组术后未述明显疼痛,术后冲洗患者也未述疼痛,无需换药。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拆胶条时回访,患者述回家后,活动自如,对生活工作无任何影响,恢复较快。拆胶条时观察,造口处皮肤、黏膜愈合良好,造口直径2mm,成功率100%。
2. 2 两组不同类型、不同发病次数的病例术后复发情况。见表2、3。两组不同类型病例、不同发病次数的病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表2 两组不同类型病例术后复发情况比较(略)表3 两组不同发病次数病例术后复发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前庭大腺性兴奋时分泌黄色黏液起润滑作用,腺管因炎症或非特异性阻塞如分娩时会阴撕裂,会阴切开损伤,阻塞易形成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反复发作,出现外阴坠胀,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形成脓肿时需手术治疗[1]。传统的治疗是全身用药控制感染后行腺囊肿或脓肿剥出术或造口术,但复发率高。有报道复发率19. 36%~23. 33%[2],本资料对照组复发率是25. 5%。采用挂线造口术,从小阴唇黏膜面囊肿或脓肿的最低点切口引流挂线,使切口不外翻,疼痛少,造口处皮肤、黏膜愈合良好,造口直径2mm,更接近人体正常解剖,随访到的患者均无复发,成功率100%。
前庭大腺脓肿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淋病奈瑟菌被认为是初发的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厌氧菌尤其是类杆菌,沙眼衣原体也是前庭大腺脓肿和囊肿常见病因之一。碘伏液具有杀菌作用,可减少渗出及预防感染[3],将2%的碘伏液反复冲洗腺腔,碘伏液对囊肿或脓肿壁内皮细胞进行化学烧灼、腐蚀杀灭细菌,破坏其分泌功能造成无菌性炎症,引起渗出、侵润、吸收等炎症的病理改变,2%的浓度对周围组织无损伤,而挂线又可将其破坏的内皮组织引流出来。
传统对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处理,往往采用囊肿摘除术或造口术,但存在以下缺点:手术需缝合,手术时间长,术后需每天换药,术后疼痛时间长及术后容易复发等,且需要住院,增加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微波刀、无水乙醇或碘酊注射CO2激光治疗等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4]。本文采用挂线造口术,手术简单易行,伤口小,不需缝合。挂线既有引流作用,又能达到造口之目的,术中出血少,术后不留瘢痕,不需换药及更换敷料,在门诊即可进行,减少经济负担,术后随访,疗效好,无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9-260.
[2]郑丽君. 改良式巴氏腺囊肿造口术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3,5(1):55.
[3]王玉栋. 碘酚消毒根管对根尖周围症状的影响[J].现代口腔科,1996,10(3):161.
[4]方燕,王豫黔. 挂线造口术在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3(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