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观察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工艺改进对灭菌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法,按改进处方配制,将苯甲酸钠配制成不同浓度,加入呋喃西林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灭菌呋喃西林溶液中的呋喃西林含量。结果,不同浓度苯甲酸钠、温度、时间和pH值对呋喃西林溶液含量无显著影响。留样观察放置8个月以上不析出沉淀和结晶,对光极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会加速灭菌呋喃西林溶液的分解。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无影响。
【关键词】 灭菌呋喃西林溶液 苯甲酸钠 正交试验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灭菌呋喃西林溶液(Furacilin Solution for Sterilization)是呋喃类药物,临床常用于皮肤的创伤、烧伤、溃疡和感染等疾病局部消炎药[1]。灭菌溶液可用于膀胱及腔道冲洗等[1-2]。我院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制剂已有多年应用历史,实践中发现配制呋喃西林溶液不加防腐剂和助溶剂,质量稳定,放置8个月无沉淀,呋喃西林溶液含量仍在质量标准规定范围之内。本文采用3个不同浓度(0%、0.1%、1.5%)苯甲酸钠为考察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出最佳制备工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pHS-3C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Y1002交直流两用电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Sh3116Midea多功能电磁炉(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HH、W21、Ca600电热恒温水溶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316不绣钢配制桶。呋喃西林(武汉久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061103,含量为99.87%);氯化钠(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060607,含量为99.96%);苯甲酸钠(天津华工制品有限公司,批号为980624,含量为98.50%);药用稀盐酸(湖南乐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20050804,浓度为10%)。纯化水(本院制剂中心生产)。
1.2 处方与配备
呋喃西林溶液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中处方为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苯甲酸钠1g,纯化水加至1000mL[2]。我们将处方改为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纯化水加至1000mL,并进行了制备工艺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
1.3 制备工艺
取适量纯化水加热煮沸,将呋喃西林渐渐加入,不断搅拌配成50%~70%的浓度,煮沸完全溶解后,将溶解液加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纯化水稀释至全量,搅匀、精滤、灌封,100℃热压灭菌30min即得。
1.4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根据初步试验确定灭菌呋喃西林溶液配制过程,加入不同浓度苯甲酸钠,最可能影响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的是加入不同浓度的助溶剂。因此,我们主要考察度苯甲酸钠投药量(A),灭菌时间(B),灭菌温度(C),用L9(34)表,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详见表1、2。
表1 因素与水平(略)
表2 正交试验结果(略)
表3 方差分析(略)
方差分析显示的是因素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素A反映因素对指标Q的影响程度,A越大对Q的影响越大。结果随着苯甲酸钠用量加大,对呋喃西林含量基本无影响。结合以上因素,确定最佳处方和工艺为(A1B1C2)。
1.5 质量控制
1.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0.02%呋喃西林溶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纯化水稀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1.5.2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2mL置50mL量瓶中,加纯化水至刻度、摇匀、参照分光光度法(附录26页),在37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6H6O4 N4的吸收系数E1%1cm为790计算[2]。
1.5.3 光照对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的影响 取5个批号自制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同时放在室外自然光照,分别在0、0.5、1、1.5、2 h取样,测定呋喃西林含量,光照后溶液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见表4。
表4 光照射不同时间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略)
※是加入苯甲酸钠
1.5.4 留样观察和含量变化
在室温放置,温度跨度4~25℃,75%相对湿度,放置8个月。观察有无结晶折出及含量变化。留样观察,于室温(25.0±2.0)℃放置8个月,每隔一定时间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澄明度。结果,加样即可、放置1、3、6及8个月都没有红棕色沉淀析出和颜色变化不明显。含量有变化,详见表5。
表5 灭菌呋喃西林溶液留样观察时间含量变化(略)
※是加入苯甲酸钠
2 讨论
灭菌呋喃西林溶液是我院泌尿外科用于膀胱冲洗的药物,冲洗膀胱需要无菌液体,必需灭菌应用[2]。本品最大的优点是毒性低,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本文结果表明,加与不加苯甲酸钠及不同浓度苯甲酸钠对灭菌呋喃西林含量无明显影响,呋喃西林溶液的pH值大于4.4时,0.1%苯甲酸钠已起不到防腐效果[4]。从留样观察结果看,高温和光照会加速呋喃西林的分解,遇光颜色逐渐变成红棕色,灭菌呋喃西林溶液含量也变化大,使含量逐渐下降[7]。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含量也逐渐降低[6]。这与我们实际生产呋喃西林溶液和试验呋喃西林溶液结果是一致的,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S].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9.
[3] 南京药学院药剂教研组.药剂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41.
[4] 范尚坦,李金兰,周宁宁.高浓度呋喃西林溶液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5):30-31.
[5] 袁碧文.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药业,2007,16(22):46-47.
[6] 刘金来,张秀华,黄学荪.山梨醇对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影响[J].中国药业,2005,14(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