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401 日期:2025-10-2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观察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祛痰化瘀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洛伐他汀,连续治疗60d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G和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祛痰化瘀法具有降低血脂的效果。

【关键词】 祛痰化瘀;高脂血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中降脂治疗显得很重要,中医药在高脂血症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笔者运用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人均选自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门诊内科的病例,年龄40~70岁,所有病例均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诊断标准确诊,排除肝、肾、内分泌疾病及药物所致高脂血症和近2周采取过其他降脂治疗的患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祛痰化瘀法)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岁;其中混合性高脂血症14例,高胆固醇血症1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0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6例。对照组(洛伐他汀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8岁;其中混合性高脂血症12例,高胆固醇血症11例,高甘油三酯血症9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4例。经χ2检验,两组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祛痰化瘀法治疗,方药组成:制南星10g、丹参10g、泽泻10g、三七粉3g、当归10g、水蛭6g、川芎10g、石菖蒲15g、虎杖10g、枳实10g、山楂15g、半夏10g、苍术10g。1日1剂水煎取浓汁400mL,分2次口服;对照组患者口服洛伐他汀(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8101,每片20mg),每天1片,睡前服。两组患者治疗60d后评价疗效,观察期间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可维持原治疗,治疗期间不用任何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观察血脂,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组间均数的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G和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高脂血症属祖国医学“痰浊”、“瘀血”等范畴。传统中医认为,痰浊、瘀血是机体水谷精微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痰浊内生,水气内停,凝集成痰,经脉痹阻,是故气滞湿阻、痰凝血瘀互见而发病。现代中医研究表明[2],痰浊、瘀血是中老年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确切病理因素,痰浊瘀血阻滞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的病理基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3],血中TC、TG升高,HDL-C下降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特征和生化基础,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由此可见,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是痰瘀并重,痰瘀同治。痰之与瘀,同源异物,相互依赖,交融缠结,难消难化。治疗单去痰则瘀难消,仅逐瘀则痰难化,只有两者兼顾,祛痰以助化瘀,化瘀以利祛痰,如此痰瘀同治,才能切中病机[4]。笔者采用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丹参、山楂、水蛭、川芎 、当归、三七活血化瘀以助消痰;制南星、泽泻、虎杖、石菖蒲、枳实、半夏、苍术祛血中之痰浊。本法之关键在于痰瘀并治,祛痰除湿以畅通经络、清利积湿;活血化瘀以剔除瘀淤、健运血循,如此机体瘀化痰清,自能体健无虞。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丹参、山楂、水蛭、川芎 、当归等能阻止肠道吸收脂肪,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5],丹参促进脂肪在肝脏内氧化加强等[6];制南星、泽泻、虎杖、石菖蒲、枳实、半夏、苍术能够阻止脂类在血清内滞留,促进血浆中的TC的运输和清除[7]。

  本文结果也显示,治疗组患者给予祛痰化瘀法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TC和TG,且降脂效果好于对照组,表明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新药(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二辑.1995:171-173.

  [2] 石鸿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0例[J].华夏医学,2001,14(6):945-946.

  [3] 林伯.加味二成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J].四川中医,2002,20(1):36.

  [4] 钱卫东,钱小奇.高脂血症中医论治法则探讨[J].陕西中医,2002,22(8):712-713.

  [5] 方圻,王钟林.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3):165-168.

  [6] 陈良华.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24(7):291-294.

  [7] 徐义熙.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32例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12(1):6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