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宇,麦泉云,黄善庆,陈丽媛,黄军章,周宏伟
【摘要】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严重肺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急诊入院的36例严重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有创机械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严重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应积极迅速抢救。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救治了36例严重肺水肿的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诊入院的严重肺水肿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2~71岁,平均52.2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5例,溺水2例。
36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等症状;体查见意识模糊,大汗淋漓,发绀,双肺布满湿啰音等体征。
2.通气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呼吸频率12~16次/分,呼吸比1∶1.5~2.0,潮气量8~10 ml/kg,吸氧浓度>60%,吸气末正压(PEEP)5~10 cmh3O。
3.观察指标 通气2小时后,观察通气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变化。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比治疗前SaO2、PaO2显著增高(P<0.01),PaCO2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值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部啰音消失,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100%。
表6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各种监测指标变化(略)
讨论
急性肺水肿是由于肺间质及肺泡内有不正常的体液积存,其发生可以是急性的,广泛的,若不立即处理可以致死。幸存者多因缺氧时间较长,留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过去认为,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能加重心脏负荷及耗氧量,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加重冠状动脉缺血,扩大梗死面积。近年来,这种观点已有改变,认为机械正压通气利于克服呼吸道阻力,改善通气,给予一定PEEP可扩张呼吸道和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和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肺内分流,有效改善低氧血症;肺泡内正压对肺间质有挤压作用,可减少血浆的渗出,利于肺间质水肿的消退;同时避免呼吸肌疲劳,减轻氧耗和酸中毒,缺氧和酸中毒改善后,心肌收缩力增强,药物能充分显效。
大多数急性肺水肿患者可以找到诱发因素,本组22例是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肺水肿得到迅速控制,发绀和肺部啰音消失,低氧血症得到及时纠正,提高了因急性左心衰造成严重肺水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单纯用常规方法治疗因急性左心衰造成的严重肺水肿,病死率可达44.6%~78.1%[1,2];亦有报道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取得良好效果[3],但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对于处于休克期,呼吸、心跳近于停止者,由于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泡沫痰多、不能耐受等因素,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4]。7例ARDS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进行性低氧血症,有报道总体病死率可高达40%~50%左右[5],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ARDS的首要任务;经采用侧卧位有创正压机械通气[6],PEEP设为10 cmh3O,可以迅速纠正肺水肿和低氧血症。5例AOPP患者出现肺水肿时,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既能避免呼吸功能不全发展为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及脑死亡,也为AOPP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2例溺水患者经气管插管后,从插管中引出大量水肿液,有效地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参考文献
[1]叶显智,刘丙烦,李燕屏.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J].广州医药杂志,2005,36(2):20-22.
[2]王继芹,孙克玉,蔡振林.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2):150-151.
[3]覃华宏,吴开乾,李瑜辉.BiPAP面罩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丛刊,2003,3(5):35-36.
[4]郭晓东,刁俊龙.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合并严重肺水肿的临床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53-954.
[5]Suchyta MR,Clemmer TP,Orme JF,et al.Incresaed survival of ARDS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oxemia[J].Chest,1991,99(4):951-955.
[6]张丽娜,艾宇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