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海军, 张秀丽, 李学仁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82例因腹部手术所致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经手术治疗痊愈63例,1例术中因小肠水肿、广泛黏连而放弃手术。结论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对腹部手术后所致黏连性肠梗阻的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手术时机
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64例腹部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实施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2例,男113例,女69例,年龄12-68岁,平均38.2岁。
1.2原手术次数和方式:
腹部1次手术156例,2次手术21例,3次手术4例,4次手术1例。胃手术28例,阑尾手术84例,肝、脾、膀胱破裂47例,胆道手术19例,结直肠手术4例,妇科手术如剖宫产或宫外孕23例。
1.3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采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对53例病人实施肥皂水低压灌肠,有33例病人自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116例病人自胃管注入液体石腊30-60ml。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过程中,每3-4h观察患者的病情,若腹疼、腹胀减轻,腹部无明显压疼则继续保守治疗,直至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或排便。若治疗过程中,腹疼、腹胀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出现腹膜炎等体征则行剖腹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黏连松解术48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3例,因黏连致肠扭转行肠扭转复位黏连松解2例。肠管水肿、黏连广泛,无法继续手术则被迫关腹者1例。
1.4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治愈118例,手术治愈63例(其中含2次非手术治愈2例,3次以上非手术治愈5例)。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3例,无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2讨论
腹疼、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具有上述大部分表现并结合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超声检查,即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但梗阻的原因、部位、梗阻的程度仍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密切临床观察和后续的辅助检查及治疗来逐步明确。如何对腹部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把握手术治疗时机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对64例黏连性肠梗阻实施手术治疗体会:(1)腹部绞痛,尤其是阵发性绞痛转持续性腹疼是紧急手术的指征;(2)体查发现腹膜刺激征是手术的明确指征;(3)经保守治疗24-48h,症状、体征不减轻反而加重者,应尽早手术治疗;(4)1年内发作超过3次以上,最好选用手术治疗;(5)对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经过1周左右的治疗,症状改善不显著者可考虑手术治疗[1];(6)胃肠减压6h复查腹部X片与原片进行比较,若显示梗阻近端小肠扩张加重或远端小肠积气减少宜早手术治疗;(7)口服泛影葡胺100ml,若24h内能够到达右半结肠者,其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99%[2],否则依情选用手术治疗。
值得重视的是,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处理上比较棘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由肠管壁水肿、增厚黏连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所致。由于肠管致密黏连、水肿明显,手术很难将其分开,且容易造成肠管损伤,甚至引发肠瘘的危险,因此选用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康复[3]。本组1例病人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认识不足,而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肠管水肿且广泛致密黏连无法施术,教训深刻。但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的肠梗阻不完全都是炎性肠梗阻,应根据近期手术的种类、方式、病人手术后的表现及耐受能力,病人对非手术治疗后的反应等做出综合分析及判断,切不可将术后早期出现的肠梗阻一概列入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伍晓汀,周勇.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96.
[2]EIIozy,Harris MT,BauerJJ,et al.Early postopera 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in 242 consecutive abdominal operations [J]. 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4-1217.
[3]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