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大学生;教学环境
AbstractIn our country,socialist ideology wa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who were the biggest group in information field,were suffering from ideological infiltration by the Western hostile forces. In the paper,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analyzed in multimedia i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 wordside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ultimedia;college student;teaching invironment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加剧和国际交流更畅通频繁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织渗透以及国内思想观念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使得一代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中逐渐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困惑。首先,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从小所受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产生了动摇;其次,受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物质高消费的诱惑、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正现象、各种社会不正之风的盛行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尚未达到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当代大学生自身又缺乏社会历练和对社会意识的主动思考,很容易在意识形态上受网络传媒所散发的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虽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务实的;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使得大学生对优良传统愈发冷漠,对价值偶像产生错位;一味地追求“个性”、“非主流”、“新新人类”等生活方式,以此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不再追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转而崇尚消费主义和娱乐精神;不愿意或者不去关心别人,只在乎自己个人是否获利。加之社会各种不公正现象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使得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对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产生消极的观念,在彷徨中转向崇尚自我,转向个人本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转向功利倾向和物质享受。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很自然地使信息接受者产生“比较”效应:将自己从小接受的传统观念的教育与社会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行比较。当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人们,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形成思想混乱、价值观迷茫的状态。这也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或者说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4个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内容。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替的群体。在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成长,都不仅关系着个人前途,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在建设,贵在践行。要积极建设和发展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空间;利用校园教育资源集中的有利条件,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辐射源,以大学生的积极向上带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全社会的集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3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现实的问题,教育方式过于理论化,这样造成2种极端:一是主体性的消泯,将大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二是主体性的张扬,造成主体与自然分离,主体与社会分离和主体自身的异化,最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1]。
3.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
由于思想政治课传授给大学生的是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多是枯燥、单调的,极易脱离它所存在的环境而被孤立起来,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方式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实效性不强。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可以在教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配以喜闻乐见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等,使其更加形象;也使抽象的、死板的理论概念变得具体和生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趣味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能动反应。
思想政治的理论宣传教育是基础。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快捷的优势,将社会上积极健康的信息导入课堂,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组成部分;将消极有害的信息作为反面教材在课堂上予以展现,并通过正面引导,将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传播的主流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状况,重疏导,重身教。在教育引导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3.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目前,大学生的交际和与外界沟通很大程度上趋向于使用网络资源。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发生的情况。网络信息门类庞杂,各种信息资源都存在于网络之上,无论是积极的、颓废的、弘扬向上的、引入歧途的,公正的、偏见的、各式各样表达不同情感的、代表各种阶层的信息都能在网络上出现。这种网络自由度使得网络使用者会接受各种相互呼应或者相互对立的信息。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对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国家根据权力,但除此之外也根据许多其他东西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国家主要对所觉察的威胁作出反应,欧洲国家因此看到了来自东方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威胁。它们用一种根据经典现实主义理论无法预测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利益。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2]布热津斯基有与亨廷顿相近的观点: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力量的发挥,不但来自“为军事目的而迅速动员经济和技术资源的能力”,而且来自“美国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又很重要的文化上的吸引力。”[3]这些意识形态上的强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为明显,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就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4]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外部优化,创建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网络思想政治阵地,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的文明优秀成果;用具有较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利用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受教育者发挥自主能动性,形成自觉抵抗外界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
3.3依托流媒体的教学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2006年初,网络上出现了一段“虐猫”视频,很快这段视频就被无数网站转载,瞬时间,各种指责谩骂如沙尘暴一般,刮过互联网的天空。随着各色人物的出场,几乎所有有正义感的网民都带着满腔的愤怒和情绪匆匆上阵。紧接着进行的人肉搜索使得视频的男女主角浮出水面,在巨大的社会指责和压力之下,2006年3月,他们公开发表了致歉信,检讨自己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做法。这一事件,使得公众的道德约束暴发出来。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大家在做事之前也会考虑一番,这也是这一网络悲剧事件给大家带来的教育[5]。
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我国火炬手在一些国家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反华势力的阻挠等现象被传到网上以后,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暴发,无数的留学生和青年学子汇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力量,在阴暗的民族分裂势力面前毫不退缩,勇敢地站在反抗势力面前,高举五星红旗,呼喊着“中国万岁”。这一幕不仅使外国人动容,也让中国人看到年青学子内心对祖国的热爱[6]。
诸如此类依托网络流媒体公布于众的事件,在引起社会舆论大讨论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受众自发的道德观念教育。在现实与网络的交织互动中,尽显社会的矛盾冲突和人们的种种心态。人们已经不仅仅是网络事件的围观者,更多的是参与者,在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都不自觉地充当着舆论的引领者,或多或少地在正面或者反面的意见上提供自己的支持。相对理论知识,大学生更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更乐意去评判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所以,与课本知识相比,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及时针对现阶段发生的群体关注度较高的社会事件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应该更容易让在校大学生接受,或者利用现代流媒体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大学生融入其中,进行辨析式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内在道德意识,并能联系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指导行为,规范行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这是一个真理[7]。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开放的、多元化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将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使其能自觉地接受并拥护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
参考文献
[1] 朱继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理念的构建[J].高校社科信息,2005(4):28-29.
[2]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潘嘉玢,刘瑞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5-326.
[5] 曹林.虐猫事件的反思会让谁达到“高潮”[J].精神文明导刊,2006(2):48.
[6] 刘慧玲,张英.北京奥运火矩传递中西媒体报道框架构建及表现技巧的研究[J].新闻短识,2009(7):73-75.
[7]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0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