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板层状鱼鳞病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918 日期:2025-03-24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板层状鱼鳞病 遗传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5岁. 因四肢、躯干角化性鳞屑14 a于200709就诊我院门诊. 患者1岁左右时无诱因腰腹部、四肢出现散在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无水疱大疱,无自觉症状,未诊治. 之后随年龄增长,皮损面积逐年扩大,角化加重,鳞屑厚如盔甲,夏季自觉瘙痒. 患者病程中体质量无减轻,无发热,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 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弟1岁时皮肤出现类似症状,余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屈侧、腰部、双下肢深褐色角化性鳞屑,皲裂,呈盔甲状(图1),汗臭味,夏季瘙痒明显,未见掌跖角化及眼睑外翻.
  2讨论
  板层状鱼鳞病[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其表皮细胞分裂率明显增加引起泛发性红皮症. 一般出生时或出生图1板层状鱼鳞病患者下肢皮损为深褐色角化性鳞屑,皲裂,呈盔甲状
  不久即发生,其特征为大的灰棕色磷屑,四方型,中央黏着,边缘游离高起,严重者磷屑可厚如盔甲,常见掌跖中度角化. 可有臭汗症. 大多数患者毛囊口如火山口样,1/3患者出现眼睑外翻. 本例患者出生不久即发病,有家族史,皮损特点为角化性鳞屑,厚如盔甲,皲裂,瘙痒,汗臭症,故诊断明确. 治疗给予口服维胺脂50 mg,2/d,外用0.1 g/L维甲酸乳膏.
【参考文献】
[1] 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62-1063.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