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物以减少腺体的分泌,但传统的抗胆碱药物均有增加心率的作用,特别对老年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抗胆碱药,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亚型,而对M2亚型无明显作用[1]. 本研究我们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作口腔手术患者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00(男60,女40)例ASA Ⅰ~Ⅱ级患者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年龄6~82岁,体质量20~90 kg,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检查正常,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随机分成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Ⅱ组(阿托品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禁食12 h,入室后连接监护仪,测量血压、脉搏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测定口干程度, 完成上述基础值测定并记录后,开放外周静脉,I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 Ⅱ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 用药后每10 min记录上述生命体征, 评估口干程度,20 min后再行静脉全麻快速诱导插管,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2~2.5 mg/kg.
口干程度测定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用标有0~10 cm的标尺对口干程度进行评定,“0”代表没有口干,“10”代表难以忍受的口干.
唾液分泌量测定方法采用棉签擦试法, 用5根棉签擦试口腔, 全湿为“有”, 需要反复擦试为“多”, 用3根以下棉签擦试口腔没有全湿为“无”.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随机分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静注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后的30 min内收缩压、舒张压与用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阿托品组对心率的影响明显, 以静注后20~30 min最为明显, 与用药前及盐酸戊乙奎醚组有统计学差异(表1); 两组用药后均有口干,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表2); 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时盐酸戊乙奎醚组呼吸道更为干燥, 拔管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口干, 无统计学差异.表1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略)表2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口干VAS评分的影响(略) 3讨论
麻醉前用药目的之一在于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活动,消除一些不良反射; 抗胆碱药物由于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 抑制多种腺体分泌, 减少呼吸道黏液和唾液的分泌, 还有抑制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 而常被用作麻醉前用药[2].
人体内的M胆碱能受体存在M1,M2,M3 3种亚型, 其中M1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 M2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和突触前膜, M3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和腺体[3].传统的抗胆碱药阿托品对M胆碱能受体的作用不存在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和腺体分泌抑制的同时,也作用于M2受体引起心率增快[3]、血压升高, 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弹性降低、心脏收缩力减退, 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冠状动脉硬化等改变致使循环功能不全[3]. 任何使心率增快和(或)血压增高的因素, 都会增加心肌氧耗, 诱发心肌缺血,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盐酸戊乙奎醚对M1, M3受体有高度选择性,而对心脏和神经元突触前膜的M2受体均无阻断作用[3]. 它作用中枢M1受体和调控其他递质的释放,并通过中枢进行反馈调节,使心率双向调节在安全限度内,在临床上表现为双向调节的正常生理状态. 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抗胆碱作用较强、不增加心率和血压等优点,是抗胆碱药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江明性. 药理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1-65.
[2]刘俊杰, 赵俊. 现代麻醉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85.
[3]陈伯銮. 临床麻醉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