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怎么写?本文将以农学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就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而言,相关研究领域之中一直呈现出持续性创新的趋势,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就是其中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基于世界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了全面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基于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以全方位、系统化、协同性视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这必将进一步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现如今,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皆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国内经济正在由速度高速增长向质量增长过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陆海统筹;依据各区域主体优势不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各区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进而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全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还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支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等贫困地区得到共同发展,尤其是加强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以此为基础有效填补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的空缺,补齐农村脱贫的短板,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1.1.2 研究意义
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差异、城乡差异、省际差异、同一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差异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差异是我国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工业产业化逐步实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并且逐渐明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 2004-2009 连续 6 年,中共中央均以一号文件发布关于“三农问题”有关事项,强调“三农”问题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理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更会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笔者将以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处理与解决提供建设化意见,还能够针对农村发展现实状况的改善给予一定帮助。
目前,国内针对农村经济的研究,大部分仍旧停留于宏观理论研究的层面,如产业调整、收入结构、政策支持等的研究。傅晨指出“由于资源禀赋不一样,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差异很大。在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一条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出,同时又能够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顾焕章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认为“从改革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改变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特征,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相反,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宏观管理主体,对农业产业化应加强政策指导,并制定可行的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另外,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很多学者以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条件、政策支持等为切入点,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作出很多深入的研究。通过这一方式,以宏观层面的研究为抓手,同样能够为国家全局发展提供一定指导。但是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宏观层面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每个经济区域,对于相对中观的省、市来说,则显得更加苍白。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是以地理区位为划分标准,这样就切断了经济内部联系的发展特征。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出现,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采取极化区的划分方式,并且针对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独特优势、紧密程度,重点突出其作为重要纽带,贯通国家经济与区域经济、乃至省域经济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将以黑龙江省历年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佐证,阐述差异现状,分析产生根源,揭示发展变化规律。从学术意义上讲,这填补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空白,夯实了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这对因地制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城乡二元协调发展政策、促进老工业基地再现生机也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
将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等理论综合分析运用,从农村经济产业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综合效益等方面,结合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现状,对农村经济区域差异提出详实佐证。探索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以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水平、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消耗利用状况等方面为切入点加以分析,得出能够缩小差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具体的研究框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提出课题。阐述选择该课题的现实背景、理论意义。陈述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差异及农村经济做出的理论研究、已经得到的理论成果并仍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本形成本文的整体框架,简述本文理论基础、分析方法。 第二章:理论依据,提出相关概念,奠定理论基础,对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基本概念进行解释阐述,根据不同的学术观点,依据本文所论证观点,匹配出适合本文的相关概念。对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解剖,选取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并作为本文立论基础。 第三章:分析论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首先将黑龙江省农村发展基本情况、总体水平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以简述;其次提出本文分析研究的基础,即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最后,明确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个别关键问题。
第四章:综合测评,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Nich)、综合差异(TZ)等指标对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进行差异测评。就测评结果而言,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第五章:深入探索,依据前文所奠定理论基础,再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可能造成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自然资源影响、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得出结论,根据前几章的基础分析研究,提出应对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四、研究方法
在理论依据上,本文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且对经济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相关内容,加以综合与总结。在研究过程之中,主要以定性与定量结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因为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为综合性课题,所以本文势必会出现多种学科交叉的情况,也正是如此,在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将会选用多学科交叉性方式。 (1)比较研究法。区域经济学中通过对同一地区内不同区域间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劳动力因素以及政策方向上的比较,寻找共同点及存在的差异,找出能够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平衡点,找出满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达到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繁荣的目的。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大多数社会科学相关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这一方式来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方式,是以实用主义的理念为基础,旨在有效提升实践研究中的科学性与效用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与现实情况加以梳理,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对混合模型加以构建。本文在对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Nich)、综合差异评价指标(TZ)等多项指标加以使用,针对黑龙江省农村区域差异的差异度、发展速度、空间特征进行有效计算,进而得出差异较大的结论。
(3)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这一类型的研究,其关注的重点在于理论上的逻辑推理,这是将现实情况的分析处理作为研究重点。针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采取实证研究获得详实、准确的佐证数据与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对已经获得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合起来,才能让理论研究更加真实、有说服力,提出的对策也能能够更加行之有效。
五、研究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考虑采取“就地转移”的模式,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扎根农村,直接进入该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或者通过农业产业链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由于黑龙江省历史上以发展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薄弱,城市中待就业劳动力本身就比较多,因此在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上就稍显不足,造成了城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的局面。此时,在这种局面下,相对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吸收一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如果可以有倾向性的引导,加之以政策支持,那就可以有效安置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影响,给城乡居民提供平等发展机会,完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老工业基地,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带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3年底,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累积达到 540 万人,较 2008 年劳动力转移数量提升了 8 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农业转移人口潜力进一步得以有效释放。农垦系统机械化水平持续性提升,全省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的全面停止,垦区、林区人口向城镇进行转移。也正是如此,使得农业专业人口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稳步提升的发展势头,并且也将继续通过灵活就业为主要就业方式向中小城市及城镇集聚。
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还应该注重农村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除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农村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外,更应该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促进农业转变、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城镇化进一步推广的管理体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