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案例有吗?本文将以旅游管理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齐云山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因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研究来支撑实践,当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景区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一些景区管理人员对旅游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创收的层面,在管理中出现了产品内涵不丰富、过度商业化、竞争策略同质化等问题。近年来景点和景区宰客事件频发,同时伴随着旅游黄金周自驾游景区人口增多,造成了景区内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配套设施不足、游客旅游体验感较差等现象。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地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当地居民就业、收入、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此外,旅游业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应地,以不破坏景区的环境并保护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前提,在满足游客获得良好旅游体验的前提下,如何有效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齐云山景区为研究对象,对齐云山景区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讨。
齐云山道教文化始于唐乾元年间,时至今日,可以说历史悠久。齐云山道教教派主要是以正一派为主,尊奉老子并以老子为始祖,同时以《道德经》为理论指导,供奉真武大帝。齐云山在明代嘉靖时期,成为该时期皇家六大道场之一。到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随着道教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以及学者对道教文化的更进一步研究,齐云山景区开始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了以道教文化资源为背景的休闲养生、道教建筑古迹、齐云山道茶、道乐、道斋、道教节俗等多种旅游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方面涌现出了多重矛盾和多种问题。前者包括景区居民与运营商之间、景区内居民与当地政府之间、运营商与游客之间的矛盾等;后者包括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特色不突出、环境承载力日益下降等问题。要实现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在国家宗教政策及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得到妥善解决。
2018 年《宗教事务条例(新修订)》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及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性。第三十四条也指出,应当妥善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景区管理组织及园林、林业、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由此可见,政府高度重视宗教事务与旅游业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道教文化的传承发扬及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因此,重视并解决这方面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是响应国家宗教政策、推动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认识并解决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中的矛盾和问题并实现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振兴区域经济、实现和谐社会的必须要完成重要任务。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1.2 研究意义
本文以齐云山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推动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相关研究内容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最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2018),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丰富道教文化旅游的研究内容。
齐云山景区是融合了道教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古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齐云山景区凭借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成我国道教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因此,以《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出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为了对齐云山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 SWOT模型来对齐云山景区道教文化旅游的整体情况进行探讨,进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了解游客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对齐云山景区经营管理情况的意见。在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位论文、Elsevier Science 等数据库收集整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相关资料,从宏观上了解道教文化旅游景区的前景以及存在问题。
(2)问卷调研法。统计游客对齐云山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道教文化氛围、生态环境及对周边经济拉动情况的看法等信息,客观分析齐云山景区经营现状并总结其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田野调查法。通过对齐云山景区游客、工作人员、属地管理单位以及当地村委会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着重了解齐云山景区未来发展的社会矛盾、经济矛盾和生态环境冲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相对稳定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具体对策。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法。在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本文还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数理模型来对其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提高所得结论的逻辑可靠性。
五、研究结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依旧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旅游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创收为主,当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时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
在景区管理中出现了产品内涵不丰富、过度商业化、竞争策略同质化等问题。近年来景点和景区宰客事件频发,同时伴随着旅游黄金周自驾游景区人口增多,造成了景区内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配套设施不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较差等现象。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地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当地居民就业、收入、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保护等。此外,旅游业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应地,以不破坏景区的环境并保护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前提,在满足游客获得良好旅游体验的前提下如何有效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地位等方面。同时研究内容还包含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对于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是以最新出台的《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从这一视角进行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成果不多,此外,齐云山景区融合了道教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古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齐云山景区凭借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为了我国道教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旅游地生命周期以及利益相关者等作为理论依据,从《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的视角下,分析归纳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对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讨,并能够为类似旅游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意义。
齐云山景区丰富的道教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包括:道教建筑如“月华天街”,齐云道茶“白月黄牙”以及道斋“齐云山太极羹”“八卦全宴”等,摩崖石刻更是保存了佛教“海天佛国”,这块时刻见证了,齐云山佛教与道教的相互融合。另外齐云山景区在努力将道教活动融入到道教文化旅游当中,就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目前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处于发展阶段;通过 SWOT 分析可知,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有旅游资源和游客方面的优势,但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在区位、经济以及游客感受方面的劣势也是不容忽视。与此同时,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也面临着旅游容量趋于饱和、景区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对景区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的感知最为敏感,要对齐云山景区游客的感知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游客对待旅游的态度和偏好,经过调查了解到,游客对前往齐云山旅游的态度是积极的,调查中发现,齐云山景区游客的旅游偏好主要是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此外,基于景区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道教文化旅游体验度不高、景区过度商业化、景区旅游纪念品粗糙等方面的问题,游客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满意度为一般。
在对齐云山景区不同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建立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评价模型,得出齐云山景区在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一般,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的制约因素有:(1)资源整合度不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交通不便;(2)旅游业发展破坏天人合一,景区内店铺林立,过度商业化;(3)道家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4)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齐云山景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发展规划科学性薄弱,(2)旅游产品设计层次较低,(3)核心竞争力滞后,(4)服务能力有待提升,(5)利益关系复杂引发矛盾冲突;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与《宗教事务条例》相违背的地方。例如:环境承载力负荷过大影响齐云山道教活动的组织开展、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盲目商业化可能造成宗教活动场所房屋的掠夺式开发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齐云山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这不仅说明《宗教事务条例》在当地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也势必影响当地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条例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承载力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指导,对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此和建议:(1)加强科学规划,如:精心规划旅游项目,加强网络端的形象建设,(2)加强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增加产品内涵,如“以茶承道”发展道教石刻文化,加强网络端的形象建设;(3)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术引导,邀请当地及周边地区在道教文化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担纲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宣传形象大使,让游客对齐云山道教文化真谛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更高的角度展示齐云山道教文化内涵,加强人才管理体制改革,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物质和精神等不同层面的激励方法,激发景区工作人员及管理层为游客服务的积极主动性,打造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4)提供特色宗教旅游服务体验,切实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加强自身的团队管理的建设;(5)打造多方参与的和谐发展格局,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与景区管理组织及园林、林业、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由当地政府负责协调。所以,考虑到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利益关系复杂现状,有必要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旅游发展的长期机制。包括:提高居民旅游参与能力,打造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机制,推动外来商户融入当地社会系统,完善利益分配模式,《宗教事务条例》第六条指出,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管理,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在处理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关系方面,有必要以此为指引,及时消除各方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公共关系支撑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 5G、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道教文化旅游不仅要从《宗教事务条例》中寻求政策支持,更要立足科学技术及文化创意来获得发展动能。在未来,传统道教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景区产品内涵,还可以其边界向虚拟空间延伸。只有这样,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事业才能实现自我赋能、自我进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的探讨仅仅是探索性的,所获得的结论还需进一步深化。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