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视角下滨海岸线利用与开发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3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 1992 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化率由 1993 年的 22%提升到 2014 年的 50%,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是: (1)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市镇空心化; (2)城市无序蔓延,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人民通勤时间过长; (3)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开发产生了尺度巨大的街区,导致交通拥堵,缺少人文关怀; (4)现代主义城市的发展模式早就千城一面,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逐渐消亡。 上世纪 90 年代左右,新城市主义理论在国外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国内的部分先进学者将其引入国内,它倡导明确城市边界、混合使用土地、建设可步行的城市街区、发扬传统建筑、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等等。总之,新城市主义的许多观点似乎能够解决一部分中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国内开始了利用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项目实践。滨海岸线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有效调节环境,在自然界属于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其涵盖或包含在内的湿地更是被称为地球之肾。国际社会将滨海岸线、森林和海洋系统共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水陆相兼的结构也使得滨海岸线体系拥有独特的功能体系和特色景观, 因而上世纪至今对于滨海岸线的利用与保护愈发引人注目。 旅游业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产业。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均 GDP 在 5000 美元左右,至八十年代居民出游率由 218%增长至 460%,增长幅度为 111%。2011 年我国人均 GDP 为5414 美元,结合美国历史的发展情况,我国目前正处于旅游行业的黄金期,但是根据专业团队的研究和测算,中国人出行在外过夜旅游的概率仅为 55%,大大低于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200%,因此目前来看,中国旅游业在未来十年左右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3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和《旅游法》两项法律,这也将对我国未来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大众没有意识到人为的旅游活动给环境所产生的破坏和消极影响,旅游业环境和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危害。近年来,各类问题频频发生,这不利于旅游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1980 年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各领域开始应用,公众逐渐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当今社会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公众不再满足于单一、乏味的地点和流程,更追求生态的、健康的出行方式。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希望在新城市主义设计视角下,通过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对七里海滨海岸线的利用与开发进行设计探索,从设计角度来解决七里海滨海岸线利用与开发的矛盾。利用新城市主义所强调的紧凑、适度原则来解决岸线有序开发和保护问题。希望为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地产项目设计提供些许借鉴意义,为后来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第 2 章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设计方式及特性研究

2.1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发展

田园城市的观念起源于英国活动家霍华德,他在 19 世纪末提出了以田园城市为中心的规划设计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为人民创造舒适美观的社区,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条件,推进社会改革发展;建立自给自足的社区让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土地国有化,收益社会化,降低住宅开发成本;住宅是家庭福利和个人特征发展的中心。 霍华德还根据自己的设计理论绘制的田园城市的基本结构:一种中心城由六个卫星城环绕,每个卫星城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满足居民要求,实现自给自足。 随着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佩里的“邻里单元”理论为城市中的社区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成为田园城市理论的组成元素之一。田园城市的一些设计原则在 20世纪的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划分出可以有效防止城市蔓延的绿化带,并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局部混合使用;建设部分政府支持的社会住宅。实践项目有英国的“莱奇沃思”和“汉普斯特德”,从下表可以看出,田园城市理论出现短短几年之后,其实践项目已经将其原有的设计原则大打折扣。 原有的中心城加卫星城的自给自足的概念被无限蔓延的“大马路+独栋住宅+花园”的扩张模式所取代,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社会性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城市居民的外迁,郊区无限向外蔓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新城市中心理论学派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建立起区域总交通站点,并以此为中心,在适宜的步行距离作为交通站点之间的半径,这个半径的距离步行大约 5 分钟,这样就能够降低对汽车的依赖。在这个半径范围之内,住宅的建设密度要提高,增加社区居住密度,原来每英亩有一个居住单元,改革之后有 6 个居住单元,加强公共用地、商业和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增加这项服务的功能,从而呈现出符合功能的目的。从宏观的角度,对公路交通和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上世纪 90 年代初,因为郊区无序蔓延给城市带来了很多弊病,新城市主义不断提出新的城市规划,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设计理论。有的认为,可以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规划的优势,社区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有效的控制郊区无序蔓延。

...........

2.2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主要设计方式

传统邻里开发理论由杜安伊夫妇首次提出。他们建议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首先要重视公共空间设计,形成一个区域的核心:这是一个具有居住、市政、商业的综合中心,拥有市民活动广场和绿地,能满足人们日常购物、休闲、教育、医疗的需求,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其次提倡商住混合与居住混合,利用小巷停车让住宅的前廊成为住户与他人的过渡空间,将住宅靠近街道红线,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社区交往的活力;第三,用较窄的车道来分割成小地块(大小参考 5 分钟步行距离约 400 米左右)的街区,在降低行车速度、提高通车效率的同时方便人流穿越,第四,将街道和广场设计成房间的形式,赋予其交通与交往的双重功能;第五,关注传统的城市形态,探究地方传统建筑语汇与现代生活特点的结合方式,在建筑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中挖掘并体现地域性的文化价值。 卡尔索普提出了公交导向开发,这位设计师认为通过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严格设置城市增长边界,建立紧凑发展的城市区域,防止城市向乡村蔓延;第二,因地制宜的选择布局模式,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和现状资源;第三,建设高容量公交服务水平的 TOD 片区,利用高效的公共交通连接不同片区;第四,将公交枢纽站作为片区中心,并以此为圆心,合理安排开放强度,在片区内放射性的建设不同密度的街区;第五,设计小而密的“城市网络”,使其更利于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发展;第六,制定业态适度混合的土地使用标准,通过步行交通激发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

第 3 章 新城市主义理论应用于滨海岸线项目开发的实践案例研究 ..... 12

3.1 滨海岸线的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 12

3.1.1 自然资源利用 ..... 12

3.1.2 用地规划 .... 13

3.1.3 空间结构 .... 14

3.2 新城市主义理论在国外滨海岸线项目开发的实践案例研究 ......... 16

3.3 新城市主义理论在国内滨海岸线项目开发的实践案例研究 ......... 17

3.3.1 国内滨海岸线发展现状 ....... 17

3.3.2 国内典型项目案例研究 ....... 18

3.4 本章小结 .......... 20

第 4 章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七里海滨海岸线的利用与开发策略研究 ..... 21

4.1 七里海项目区位概述 ........ 21

4.2 七里海片区湿地特色资源现状 .......... 27

4.3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七里海项目的利用策略研究 ........... 40

4.4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七里海项目的规划策略研究 .......... 46

4.5 本章小结 .......... 62

第 5 章 七里海片区滨水岸线规划设计 ....... 63

5.1 发展多种特色组团 ......... 63

5.2.建设完整的滨海岸线形态....... 66

5.3 建设高效的交通结构 ..... 68

5.4 展示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 71

5.5 建设富有活力的外部空间 .......... 73

5.6 本章小结 .......... 75

第 5 章 七里海片区滨水岸线规划设计

本项目研究范围 35 平方公里,其中 11 平方公里为可建设用地,属于新城市主义规划的范畴,是新城市主义规划的良好试点。其具有的多重自然生态系统、滨海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以及自然生长的村落为新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前提条件。同时其自然村落分散无序的蔓延为环境带来的隐形压力也是提醒我们怎样去进行合理规划,才能维持住当地独有的文化并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课题。 随着新城市主义在新城建设中的成功运用,利用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满足当代人对于居住氛围和谐、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5.1 发展多种特色组团

该滨海新区的建设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均衡的功能布局,将旅游、养老度假、健康医疗、科技研发四大产业作为该片区引擎,分散布置到地块中康怡镇、乐活镇、康乐岛、汤泉镇四个功能板块中。各个功能区产业之间既分离,又相对连通的特性结合每个功能区混合居住、就业、商业、配套等多种功能设施,满足了居民生活、工作、游憩、交通等需求都能在尺度适宜的居住单元内完成,使通勤距离减小并且提高居住舒适度。 新区采用多轴线复合形式,通过一条东西走向,两条南北走向,三条不同方向的轴线,将四个主要功能区自然的串联,打造一种“一岛连四镇,一海融七水”的功能结构。东西走向轴线,始于曲水镇中心,终于乐活镇与汤泉镇共享的区域性社区中心,并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新区西边界,自然均衡的划分出新区南北部分。在此主轴线上布置功能性建筑,由此形成的公共空间具有了连续性,给不同社区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两条南北走向的次轴线,分别由康怡镇延伸到康乐岛,乐活镇延伸到汤泉镇,是新区总体结构得以稳定完整必备的线性空间要素,并将城市居民的生活延伸到滨海,将滨海的景观资源适时放大,保证了人和环境的有机结合。这三条主要轴线构成了新区的发展主轴线,体现了新区发展的秩序性,避免了郊区无序蔓延的弊病。

..........

结 论

秦皇岛作为中国的“夏都”举世瞩目,北戴河是闻名全国的避暑胜地,相比之下位于位于此处的七里海湿地略显籍籍无名。通过 2015、2016 连续两年的实地调研与文献调研,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七里海项目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独具特色的景观资源日益萎缩。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七里海湿地的现状问题与资源禀赋,在新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下总结出了七里海项目利用与开发的设计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 七里海滨海岸线的恢复与利用是进行资源适度开发的前提,并应该从国家和地区层面来制定并执行积极的公共政策及利用性规划。通过建设七里海湿地公园,利用并恢复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展现大海、沙滩、森林、泻湖、草甸等多种特色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 首先要根据土地敏感度对七里海项目建设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其次要充分挖掘该项目的地缘与资源的双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高端会议等可持续产业。 第三, 通过完善区域交通结构、设计细密的城市格网、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系统、打造混合功能的小街区来建设高效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第四, 通过保留现状村落、延续城市肌理、织补城市空间、建设开放性的社区、街道和广场来激发场所活力,发展多种特色组团。 七里海项目位于著名的滨海城市秦皇岛,拥有典型独特的景观资源,但是由于个人调研以及资料获取的局限性等原因,加上个人能力不足,本文在新城市主义视角下对滨海岸线利用与开发设计策略的归纳总结难免有许多主观片面之处。其可行性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进行检验、调整和修正。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