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汉英交传对流水句翻译策略的实践研究报告--以纪录片《中国创业者》之模拟交传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99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任务简介

1.1 任务内容
交替传译作为一项基本的翻译活动,在会议口译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同声传译仍占有统治地位,但交替传译与其相辅相成,更是常见于外交会晤,双边谈判,宴会致辞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场所,通过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表达使听众能够了解源于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
本文选取自纪录片《中国创业者》进行交替传译实践,时长约 100 分钟,转为汉字约 18000 字。本文一共分为两集,分别是“快递人生”以及“驿动的心”。主要讲述了几位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充分表达了创业背后的执着与艰辛,隐喻出成功不仅要靠机遇,更是要靠努力的诀窍。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科技的影响下,随着英语的普及与流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类英文视频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思想,感受各国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然而,由于汉语的不普及性,使得中国优秀文化无人问津。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良好的传播方式,理应担起重任,走出国门。
另一方面,译员作为翻译的主体,其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则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的好坏,从而影响了受众群体对原文的理解。而良好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译员对理论的应用,更能丰富经验,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因此,对翻译的实践与探索在此时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促进翻译事业发展的同时,更要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而努力。
.........................

1.2任务规划
本次实践活动将由笔者和四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小组成员会尽量模拟一个真实交替传译场景。首先,在传译过程中,笔者不会使用纪录片的字幕,而是请小组成员播放原语。其次,根据本文的语速和内容,实践过程中,原语间隔时长约为 3 分钟,尽量保证在完整的译群播放完毕后停顿,笔者则根据播放内容做笔记,在停顿时进行汉英翻译。而后,笔者和小组成员将对录音材料进行整理和保存,以便于实践后的总结与反省。本实践一共分为 4 次,每次 20 分钟左右。在每次实践结束之后总结问题并改正,单次实践将在一周内完成。整个实践活动持续两个月左右,包括译前准备,译后的整理与总结。在实践全部结束之后,笔者根据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完成这篇报告,希望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和能力。

.......................

二、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在整个口译实践活动中,译前准备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对整体翻译质量和实践总结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充分的译前准备可以有效地防止认知负荷超载的发生(杨治良,1999),包括对背景知识的理解,专业理论知的储备和相关术语的掌握。因此,充足的译前准备大大地提高了译者在临场的应变能力,减少了不确定性,从而保证翻译任务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2.1.1 背景资料准备
本文选取的纪录片属于社会类创业话题纪录片,每一个话题下不同创业者所涉及的行业又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涵盖的领域以及专业知识相对广泛,其中包括快递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美术艺术行业等。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的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相关的创业类纪录片作为参考,例如《创业英雄》、《燃点》、以及《造梦者》等纪录片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互联网以及期刊报纸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强化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掌握。
另外,在口译实践开始之前 ,笔者认真完整地观看了纪录片《中国创业者》全集,记录并整理了其中的专业以及难点词汇,查找并搜集了创业类知道与素材,尽可能地全面的了解与之相关的专业词汇。在口译活动时间之前,笔者将找到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且系统的复习,充分扩充译前知识的储备。

2.1.2 理论文献综述
翻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西方翻译理论近 50 年的发展不断为这门学科添砖加瓦,其中不同流派的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更是众家争鸣。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德国功能学翻译理论出现并不断扩大其影响(杨雨红,2008),在翻译研究理论中独树一帜,其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赖斯等人提出了早起功能目的理论为指导的概念(芒迪,2007)。

............................

2.2 译中过程
虽然有了充足的译前准备,但是译中过程也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应急方案。这部分主要包括译中的信息采集与整理以及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两个部分。
2.2.1 信息采集与整理
在本次交替传译翻译纪录片《中国创业者》过程中,笔者与其他 4 名同专业同学组成口译实践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翻译活动。其中,一名成员负责负责播放纪录片,间隔时间大约 3-5 分钟左右,可根据内容适当调节。一名成员则负责笔者在传译时的录音和记录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另外两名成员则作为现场观众,可以从第三视角观察译者的临场翻译状况,并且在翻译结束后能够提出客观宝贵的参考意见,有利于笔者总结经验,反省不足,进一步顺利的完成后续的翻译工作。该纪录片共两集,约 100 分钟,共 18000 字左右。由于文本过长,笔者将分为四次进行传译,每次时长约 25 分钟左右,并在每次翻译结束后,整理音频和笔记,为下一次实践做积累和参考。此次实践历时约 40 天,在全部实践结束后,笔者整合全部音频并将其转化为文本形式,以便后期的总结与反思。

2.2.2 突发事件的预测与应对

在口译翻译过程中,译员往往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没有十全十美的翻译,出错是很正常的。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译员除了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翻译技能以外,也要掌握一些应变技巧,从而使各种突发事件得到圆满的解决(易敏,2011)。

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和小组成员也遇见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在首次尝试口译实践的时候,小组成员和笔者配合不当,译群翻译停顿时间较长,断断续续,破坏了整体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因此,在正式实践之前,笔者和小组成员重新观看了纪录片,提前讨论了对内容的划分情况,保证实践过程中的流利度,从而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其次,在初期翻译过程中,笔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思绪无法集中,导致记笔记时不能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至使信息遗漏,翻译活动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前几次中断时,尝试调节心态,减轻压力,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在接下来的翻译过程中呈现出更好的状态。最后,还有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噪音问题。笔者选取在传译教室进行实践,课间铃声的干扰,同学偶尔进来询问情况,这些因素都使笔者在翻译期间分神,甚至噪声过大也会盖住很多信息,影响了笔者的翻译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保持心态平和,在翻译期间集中注意力,即便遗漏部分语料也不要慌张,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想大义,翻译出重点内容即可。

..................................

三、案例分析与对策 ............................ 9
3.1 汉英模拟交传过程的主要问题 ......................... 9
3.1.1 句子冗长,信息重复..................................... 10
3.1.2 结构松散,逻辑不清晰................................... 11
四、口译实践总结 ................................... 22
4.1 口译中流水句的问题总结 ......................... 22
4.2 口译实践的局限性 .............................. 23

三、案例分析与对策

3.1 汉英模拟交传过程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实践,笔者发现在纪录片《中国创业者》中存在的大量流水句,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流水句作为汉语长句的一种典型句式,也是汉语口语造句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 1979 年,吕淑湘先生提出了流水句这一说法,并指出:“汉语口语里流水句很多,一个小句接着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表现在语义上,流水句中小句和小句间的语义联系则比较松散,不用连词仍能行文流畅。另外,从句子内容上,流水句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很大,一句接着一句,恰似流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呈“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申小龙,1988:59)。在结构上,流水句至少包括两个独立的小句,小句一般不靠关联词才联接(张斌,等,2000:265),在结构上保持并立。因此,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流水句的翻译工作是一大难点问题。

在整个口译实践过程中,纪录片中流水句主要出现了以下三种问题:一是句子冗长,信息重复。本纪录片是人物纪录片,存在大量的口语化的句子,发言人想到什么说什么,使得内容重复,句式变长。二是结构松散,逻辑不清晰。在纪录片当中,“参与一个事件过程的不是一个人,可能有几个甚至多个人,因此有几个主语或话题。”(韦忠生,2005:83)。三是汉英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性,有些表达是出于特定的中国文化和表达方式,在英译过程中则难度较大。基于这三类问题,笔者通过具体案例,将详尽的分析并总结其中的难点并寻找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含义能够更贴近原文,增强读者的理解,达到翻译目的。
...........................

四、口译实践总结

4.1 口译中流水句的问题总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