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指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57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指导一


一、著作类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何勤华:《法律移植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与中国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何勤华:《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7]蔡定剑:《历史与变革一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8]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法学出版1996年版。
[10]朱景文:《比较法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11]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2](苏)布拉都西主编:《苏维埃民法》(中国人民大学教研室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
[13](苏)卡列夫著:《苏维埃司法制度》(赵涵舆、王增润翻译),法律出版社1955年出版。
[14](苏)卡列夫著:《苏维埃法院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翻译),法律出版社1955年出版。
[15]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00年出版。
[16]苏力:《送法下乡一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杨仁寿:《法学方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德)茨威格特著:《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20](美)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21](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
[22]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出版。
[23]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王永祥:《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6]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胡其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28]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57年版。
[29]萧心力:《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0]刑和明:《中共眼里的苏联模式》,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论文类,
[1]何勤华:《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以中国近代移植外国法实践为中心的思考》,载于《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2]张国富、杨华夏:《论萨维尼法律移植思想》,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
[3]常安:《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论析》,载于《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第3期。
[4]刘道纪:《论我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载于《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1期。
[5]沈强,李宝芹:《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移植问题探析》,载于《理论导刊》,2009年第6期。
[6]王利明:《中国民事立法体系化之路径》,载于《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
[7]吴玉章:《对法律移植问题的初步思考》,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2期。
[8]信春鹰:《法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载于《北方法学》,2007年第3期。
[9]何勤华:《关于新中国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反思》,载于《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10]杨心宇、李凯:《略论苏联法对我国法学的影响》,载于《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
[11]范进学:《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载于《法律科学》2003年第4期。
[12]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于《比较法研宄》1996年第2期。
[13]李瑞强:《论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变迁》,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法学理论专业博士论文。
[14]徐付群:《共和国五十年代法制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党史专业博士生论文。
[15]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载于《外国法评议》1995年第1期。
[16]徐忠明:《从比较法律文化看法律移植》,载于《学术研艽》1995年第6期。
[17]王利明:《中国民事立法体系化之路径》,载于《法学研宄》2008年第6期。
[18]诛新林:《法律移植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一一中国法制现代化路径之反思》,载于《河北法学》201年第5期。
[19]常安:《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论析》,载于《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第3期。
[20]谢冬慧:《法律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论略》,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1]朱景文:《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载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指导二


[1]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冯友兰.三松堂全集卷[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6]王人博.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7]武树臣,李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8]许章润.历史法学(第一卷):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9][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2][美]E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3]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5]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6]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17]李贵连.传统中国法理探源一一张国华教授八秩冥寿纪念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时显群.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9]吕世伦.西方法律思想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0]陈弘毅.法家思想传统的现代反思[J].中西法律传统,2002,(00) :108-134.
[21]朱日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一一先秦法家法治理论与古代社会的政治实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3): 1-6.
[22]李贵连.从贵族法治到帝制法制:传统中国法治论纲[J].中外法学,2011, 23 (3): 459-483.
[23]程燎原.先秦“法治”概念再释[J].政法论坛,2011,29(2) :3-13.
[24]王照东.法家法治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后果与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 (4): 42-46.
[25]肖伯符,汤建华.法家思想体系略论[J].法学评论,2003,04:140-147.
[26]水晶.法家官僚制思想及其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年10月号上旬刊.
[27]吴光.《韩非思想中的人性理论与先秦法治实践》[D],吉林大学,2007.
[28]梅仲协.“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载《国父法律思想论文集》,台北,著者自刊.
[29]朱苏人.“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研究”,载张国华:《传统中国法理探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0]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载余英时:《历史与思想》,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指导三


[1]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J].外国法译评,1995,(1).
[2]张文显.继承?移植?改革:法律发展的必由之路[J].社会科学战线,1995,(2).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
[4][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8.
[5]阿兰·沃森,贺卫方译.论法律移植论[J].比较法研究,1989,(1).
[6]安·赛德曼、罗伯特·B·赛德曼,赵庆培等译.评深圳移植相关法律建议[J].比较法研究,1989,(3-4)
[7]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何勤华主编.法律文化史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赵元果.中国专利法的孕育与诞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10]何勤华.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1]王建.西法东渐一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
[13][美]奥·凯恩一弗伦德,贺卫方译.比较法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1989’ (3).
[14]李顺德.WT0的TOIPS协议解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5]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J].外国法译评,1995,(1).
[16][美]罗伯特·B·赛德曼,王晨光译.《评阿兰·沃森的〈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J].中外法学,1989,(5).
[17]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J].外国法译评,1995,(1).
[18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与中国法一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反思[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诺尔,李立强、李启欣译.法律移植与1930年前中国对德国法的接受[J].比较法研究,1988.
[20]文希凯.对我国专利法的回顾与思考[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88.
[21]王先林,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2]刘剑文、张里安.现代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23]杨国华.美国贸易法巧01条款”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4]王先林.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李扬主.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危机及其未来模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6]王先林.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7]李奋武.专利法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28]梁能慰.专利浅说[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85.
[29][美]格林顿.比较法律传统[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0]黄文艺.全球结构与法律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