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文以当代建筑创作为宏观的研究背景,抽取台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种空间类型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流布极广大的区域,虽然在思想及生活上,中国曾多次受外来异族的影响,发生多少变异,而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的后代,竟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系统[1]。梁思成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中这样描述中国传统建筑,字里行间弥漫着民族自豪感。其实追溯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未经分化的时代,形貌有很多重叠的部分,像是阶梯,像是柱廊,像是高台。而时至今日,全球化的风潮已经让东西方的界限日趋模糊,各个国家在传承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在海纳百川,博取众长。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所造背景的力量不言而喻,建筑的发展也要立足当下。可是时代的产物本身总是难以永存,现代主义的简洁纯净取代了古典主义的繁复冗杂,带来了建筑世界彻底革新,却在数十年后面临单调乏味的质疑,对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追求又孕育了激进的解构主义,让人耳目一新的热潮过后也饱受形式主义的诟病。所以对热潮的盲目追随从来不是明智之选,空洞的形式和肤浅的模仿无法真正推动建筑的发展。但是源自西方的雕塑艺术,至今依旧是大家争相临摹的对象,古希腊的柱头形式,早已超越了西方建筑的范畴,而是有了全球化的标签。罗马时代的拱(Arch)也意义非凡,更是西方建筑的根源所在,这也是英文中将建筑师造词为architect,建筑是architecture的缘由。历史总会大浪淘沙留下珍贵的财富,正如故人所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建筑形式的兴替背后,正是空间的传承。
空间,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被充分认可的重要研究对象,与建筑的构筑性互为补充,不单是建筑发展所依赖的,更是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2]。高台建筑在当今时代销声匿迹,但是具有其灵魂的台空间却在建筑的发展进步中熠熠生辉。这个古老的建筑类群穿越时间的长河演变至今,成为一种独特的空间类型,不禁引人深思:台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现状是怎样的?与历史古台相较传承几何,更新几何。建筑师又是如何应用台空间进行建筑创作的?此时我们跳脱出建筑类群和具体构件的束缚,从空间类型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必对当代建筑创作的总结和启迪也是大有裨益。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目标定位
1.2.1 建筑类型:古台
古台作为起源较早的建筑形式,其出现与起步发展可以追溯到四大文明的孕育之初(表 1-1)。
(1)古埃及的台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出现的台——玛斯塔巴,是用砖或者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其被看作是原始拜物教的产物,样式单一而开阔,充斥着神秘莫测之感。该时期的建筑物都是以金字塔为代表的,所以这个时期也称为金字塔时期。
(2)古印度的台
元前3000年的摩亨佐·达罗城是最早的城市,其分为上下两个城区,上城区建在10m高的人工平台上,住着祭司和贵族。 窣堵坡是古印度的半球形陵墓,也是早期的一种佛塔形式,其台基高4.3m。 而最为壮观的应属印度的宗教高台建筑——康达立邦·马哈迪瓦庙。这种宗教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台基很高,建筑的中部设有平台从主塔到屋顶被统一成相同的式样。
(3)两河流域的台
两河流域的台型建筑出现之时,文明正处于原始拜物阶段,表达对自然万物崇拜的建筑仍是大多数,却摆脱了古埃及时期的让人感到沉重的宗教意味。故该地区的台型建筑的主要形制是观象台,也叫山岳台。是古代人崇拜山岳、天体,为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较为有代表性的是乌尔山岳台,其建于公元前22世纪,是供奉月神其库拉特的庙宇,底层的平面约为65m×45m的矩形,向上分层缩小,形成三层平台,总高度约为20m。随后在亚述皇帝时期(前722-705年)出现了高台上所建的王宫——萨艮二世王宫,外形看起来像是一座堡垒。新巴比伦时期的空中花园也是一座高台建筑,在层层堆叠而起的台地上,种植各种奇异花卉,并通过各种机械设施把水送到高台顶端。另有记载的巴别通天塔,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也是一座高达90m的巨大高台建筑。
....................................
第 2 章 当代建筑创作中台的应用相关问题解析
2.1 台在当代建筑创作中应用的催化因素
2.1.1 技术驱动——形态质变
古代建筑的台受到材料和技术的制约,呈现比较单一的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多种丰富的空间类型可以取代台的原始形态,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高台建筑在现代社会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但是随之演变的当代台空间更加异彩纷呈(表 2-1)。
建筑论文怎么写
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UNIK花园式公寓住宅(图 2-2),在立面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通透玻璃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露台系统,露台形态各异变化丰富,不仅打破了一般住宅建筑会稍显死板的垂直体量感,更是呼应了“生长”这一主题,使其更好地与塞纳河与相邻的公园融合延续。同样位于法国的Lot 02公寓楼项目(图 2-3),立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的折纸艺术,在塔楼的东北侧可以看到几何形状的阳台在立面上“折起”又“展开”,由上至下,变化丰富,使整个立面看上去好像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阳台错综复杂的几何形状产生的不垂直部分在内侧被填平,起到了加固结构的作用。位于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海滩的Terra奢华公寓更是将台空间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图 2-4),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的概念而是由台错落堆叠成现在的塔楼,使得每一层的空间开放而流动,可以欣赏360°的优美全景,为了强化这个概念,设计的结构方案将立面的承重元件取消,只保留从建筑核心筒伸出的悬臂梁和楼板。
得益于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进步,造型各异的台空间被运用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例子不胜枚举。总结来说,一方面是高性能和高强度的混凝土的普及,另一方面是具有良好延展性,高强度和应变能力的钢结构的应用。最后,参数化技术和智能控制体系的加入使得建筑构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为更多夸张形态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
2.2 台的空间属性
讨论空间问题时,该空间所具有的属性是十分重要的限定元素。本章将从台的三个空间属性,即均质性、竖直性、断裂性来深入剖析台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类型的特征。
2.2.1 均质性
在1935年,原广司先生提出了均质空间理论,从建筑的层面讨论近代建筑,定义何为均质空间。他说均质空间代表近代建筑的最终结论,其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玻璃幕墙覆盖的超高层建筑出现了世界各地,除了表层妆容稍有不同之外,可以说是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环境。这种新型建筑通过对地点性的抽离实现了空间的均质性,并将其视为第一要义,于是,对于这种建筑物作为理念描绘出的空间形态便被他称为均质空间。可以说是一种将地点的等质性作为最主要特性的空间概念[11]。
1919年及1921年,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公布了他的高层建筑模型,这两个模型在西格拉姆大厦首次变成现实(图 2-10),他们在后世被复制了无数次,矗立在世界各地摩登辉煌的城市中(图 2-11、图 2-12)。如果说均质空间被从建筑形态的角度进行物化,那密斯的近乎纯粹的玻璃和钢盒子一定是完美诠释的里程碑。密斯的这种空间也被称为通用空间。
以上对于空间均质性的讨论都是在广义的空间层面,建筑也只是其中一种载体而已。如今我们要讨论“建筑空间”,在内涵等级上比“空间”更狭窄,被限定了建筑空间,再讨论均质性又如何呢?其实“均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就是对空间所在环境的抽离,不受周遭影响的建筑空间才能具有均质性。而台空间正是对均质建筑空间的最好物化形式。其所属建筑的人文属性或者说心理属性都无法影响台空间的生成和存在。谈到建筑空间便脱离不开空间的性质,私密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等,这些空间自身的标签限制了空间元素的出现,例如中庭与空间的开放性相符,梯空间与流动性相符。但是台空间却没有对应的空间属性。无论在哪种空间属性的环境里,台空间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存在,在公共建筑中,在独立住宅中,在室内抑或是在室外,从台空间对各种空间的通用性来讲,可以说具有均质性的特点。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空间元素的特性之一,没有典型的空间性质指向性使得台空间的具体形式变化万千,广泛存在于各类当代建筑中。
..................................
第 3 章 台在当代建筑功能派生中的应用 ........................... 38
3.1 台所承载的物质功能 ........................ 38
3.1.1 契合特殊地貌 ................................. 38
3.1.2 拓展类地空间 .................................. 40
第 4 章 台在当代建筑形态塑造中的应用 ............................... 55
4.1 台在形态塑造中的视觉传达 .............................. 55
4.1.1 肌理组织:数的美学 ............................. 56
4.1.2 体量生长:有机的逻辑 .............................. 57
第 5 章 台在当代建筑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 75
5.1 台重置空间秩序 .............................. 75
5.1.1 台面高起划分上下空间 ........................... 75
5.1.2 台面附加拓展外部空间 .................................... 78
第 5 章 台在当代建筑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5.1 台重置空间秩序
5.1.1 台面高起划分上下空间
对于台空间的纯熟应用在中国古代自然应该追溯到造园手法,中国古代优秀的园林作品不计其数,对亭台楼阁的应用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其实在园林意匠中,造台是凭借改变平面的标高来创造不同的游览感受,加之其周边开放的特征,被造园者所偏爱。空间中有了台的存在,空间的秩序必定与先前不同,在重置空间秩序这个层面,台被创造之初便是要创造新的空间逻辑,无论在古园还是在当代建筑中 故对比古今不失为一个找到规律的最佳手段。本节将选取明代游园记中寄畅园栖玄堂内的牡丹台来深入解读,力求通过总结古台的空间秩序来推演当代建筑中的台空间如何重置空间秩序。
之所以选取寄畅园中的台空间作为经典案例解读,是因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命数大多与园林的主人相伴始终,长存于世的古园实属不易。无锡寄畅园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为秦金所筑,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第二任园主秦瀚对其进行改造重建,基本达到了今天所见的寄畅园规模[51]。 此外关乎寄畅园的文献园记资料翔实,细致到堂内之台的刻画,结合游览描述,更易感知到古园中的台空间与院落空间的结构逻辑(图 5-2)。
建筑论文参考
................................
结论
本文以当代建筑创作为宏观的研究背景,抽取台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种空间类型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将台空间抽象成一个空间类型,用全新的视角解读关于其应用的手法及效果。通过对空间属性本身的探讨与对比验证,得出了台空间具有高起、周边开放、容纳人的空间特点,具有均质性、竖直性和断裂性三个基本属性,并基于此得出了台空间如何与其他空间类型转化的途径。
二、分别从功能派生、形态塑造及空间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当代建筑案例的分析与自绘图解进行例证和提炼。在功能派生方面,从物质功能和非物质功能对台进行了深入解读,创新性地提出台的非物质功能,即台所创造的建筑场是片断化的、多视点的、弱建筑的,其对身体体验的反馈体现在摆脱重力、征服危险及解蔽的凝视。在形态塑造方面,从拓扑形变的角度针对性解析了台的形变,总结了应用台空间进行视觉传达的手段,并创新性地对台空间的空间逻辑进行剖面解构,得到了悬浮、穿透和贴合三种空间原型。在空间构建方面,梳理了台创造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情节,创新性地提出台空间解除空间的避难限制、等级限制和时间限制三种限制。
三、通过对台空间的提炼,并且在宏观当代建筑背景下的研究,希望建筑的理论研究能够摆脱建筑类别及当下具体潮流的限制和牵引,而是真正从空间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对空间要素的研究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问题的思路,空间理论的交叉借鉴也是理论研究的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