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文深入分析了北方乡村民宿案例,探讨在自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地域性表达。随着民宿的高速发展,民宿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本文通过研究网络上六组具有代表性的北方乡村民宿案例,总结其应对自媒体传播背景的设计表达。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民宿受重视程度提高
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乡村民宿也受到重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1]中首次明确“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并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而后至今颁布了多项文件,对民宿行业发展给予充分重视。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中指出支持农民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参与到乡村民宿的建设中,促进民宿发展。在几年颁布的多项文件中,提到要支持鼓励乡村民宿建设,并积极引导民宿的规范化发展。
乡村民宿可以带给人们多类型的生活体验,使人们回到村落,近距离感受自然风光。同时,民宿行业的迅速发展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乡村民宿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资源开展民宿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1.1.2 自媒体传播促使民宿发展
近年来,自媒体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变得便捷且多样。对于民宿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各大建筑网站、旅游相关的游记平台、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快速检索。这些信息推动着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也让更多的民宿资讯走进人们的视线。民宿的风靡与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宿正是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由于民宿不像一般类型的商品可以给游客提供“试”服务,它更主张一种体验性。民宿不同于酒店等传统的住宿形式,其主要服务内容不仅仅停留于提供住宿,而是创造具有体验感的生活空间,需要游客通过感官来探究其真正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民宿的对外宣传成为游客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媒体不仅仅是民宿传播的媒介,也是推力之一。
.........................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乡村民宿的研究
民宿在国际上最开始被称为“B&B”,而后逐渐发展扩大。随着民宿行业逐渐发展,相关研究也更为精细。从民宿的称呼来看,也包括了homestay、 house hotel等。国外的民宿发展较我国要早,其研究范围和深度也较广。从研究范围上来看,更多偏向于与市场研究相关的管理学、旅游学和与社会研究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建筑学科相关研究较少。
在建筑学科中,研究内容关注民宿与当地居民的相互作用、建筑地域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等方面。Stringer认为民宿不仅具有带动经济的作用,同时与社会和文化相关[3]。Kwaramba, Hazel M等人通过调查非洲地区妇女民宿,提出民宿减少贫困并增强妇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妇女的自信心[4]。
在民宿与建筑地域环境的研究中,Zeppel认为地域乡土文化是吸引游客入住民宿的关键因素[5]。Stutt与Wortman两人在研究中认为民宿有五个特性,包括地域性、独一性、差异性、参与性与互动性[6]。Gunasekaran与Anandkumar通过收集印度沿海城市Pondicherry地区客人对于影响住宿的决定因素信息,总结出四个要素:家庭氛围、性价比、地域性和主客关系[7]。Tiberghien, G.等人提出对“真实”旅行体验的感知通常取决于是否为真实的、地域的和本土的。当游客在环境偏远地区时,他们更关注生态文化旅游[8]。作者通过采访游客,询问与其产生关系的场所,探究有利于地域性生态文化体验的因素。
针对国内对民宿的研究,可以从书籍与论文两类来看。从民宿书籍来看,2016年以前的书籍多集中在管理与运营、民宿案例介绍等,主要针对于台湾民宿、日本民宿的研究。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民宿之美》[9]Ⅰ、Ⅱ、Ⅲ共计三部,作者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宿作品,从设计的角度分析优秀民宿案例,并总结其中的基本要点。2017年后,民宿书籍的数量逐年增多,研究内容也有所丰富,为民宿研究扩充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例如:何崴的《乡村民宿》[10]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38个民宿案例,侧重解析建筑设计等技术性内容。俞昌斌在《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11]以莫干山地区12个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类型和体验设计的剖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2.1 民宿相关概述
2.1.1 民宿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民宿产业越来越成熟,民宿的发展模式也更加多样。民宿除了“利用闲置房间”和“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的方式,还产生了品牌投资的形式,变得更加专业,形成了广义上的民宿。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31]文件中对旅游民宿作如下定义: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定义解释了民宿不同于旅馆、饭店的特殊性,即尽管没有奢华的设施,但能让人体验当地特色风情、感受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与热情。
对于乡村民宿,如今尚未有准确的文字描述。本文所研究的乡村是指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乡土风俗资源或地域民俗特色的地区。因此,将乡村民宿定义为位于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及地域特色的地区,利用当地民居及周边等相关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特色生活的服务场所,并且建筑自身具有一定地域风格的住宿设施。
2.1.2 民宿的分类
(1)按地域分类
我国国土广大,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受到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民宿呈现地区化的现象。根据其地理位置,民宿大体可分为北方民宿与南方民宿,南北方民宿呈现不同的风格。
南方民宿发展较早,尤其以莫干山一带为代表,已经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产业。受到南方气候湿润多雨的影响,在民宿设计上更注重建筑的防潮通风,南方民宿多利用竿栏、火塘等方法减弱冬天潮湿感。北方民宿较南方民宿发展较晚,尚未形成自身的设计优势,大多数民宿分布较为分散。在设计上受到北方气候干燥寒冷的影响,民宿更注意建筑保温与防晒。此外,北方民宿不像南方民宿多与水产生关系,更注意其内部设计。
...........................
2.2 民宿及地域性相关理论研究
2.2.1 地域性概念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中提到:“建筑(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和既定的历史时段内,与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某种动态的、开放的契合关系,并且由于具体的条件不同,其表现的方式、复杂性以及程度都存在差异”[36]。90年代吴良镛在《广义建筑学》中提出:“建筑是地区的建筑”[37]。建筑根据其所处环境不同,受到外界的影响不相同,最终所形成的形态也不同。该地区的建筑形式、地域材料、当地的建筑技术都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域性特点。
空间和地点的结合构成了建筑的本体,也赋予了建筑根深蒂固的“地域性” [38]。建筑的地域性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改变的,如果不提建筑的这两个条件,便不是地区的建筑,是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存在的装置艺术。对于时间来讲,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对某一相对稳定的时期内该地区的建筑体现,这种体现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得出来的、一直稳定不变的,是发展的。从空间上来看,地域性具有某种整体的局部性,它既不是一个整体,也不是某种单一的建筑表现,而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某一个区域内的建筑地域性体现。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案例分析探讨北方乡村民宿的地域性设计 ........................... 24
3.1 案例选取与数据处理 ........................................ 24
3.1.1 案例选取 .............................................. 24
3.1.2 数据采集 ............................ 25
第四章 适应自媒体传播背景的乡村民宿设计策略 ........................... 63
4.1 乡村民宿设计总体原则 ........................................ 63
4.1.1 因地制宜重视普通大众反馈 .............................. 63
4.1.2 整体统筹促进当地民宿发展 .................................. 6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80
5.1 研究结论 .......................................... 80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1
第四章 适应自媒体传播背景的乡村民宿设计策略
4.1 乡村民宿设计总体原则
4.1.1 因地制宜重视普通大众反馈
自媒体背景下的民宿传播是面向公众的,任何人都拥有浏览权、讨论权。个人所占的立场与角度可能各有差异,但适用是人们讨论的第一要素。2021年11月21日,话题“梦想改造家的最差设计出现了”登上微博热搜,话题讨论的建筑是某住宅改造类节目中位于甘肃白银的改造项目,至今话题的阅读次数已达到4.2亿次。此次事件舆论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花农民130万元建红砖毛坯房”是否合适的问题上。基地内原有由土和砖构建成农村典型的围合式院落,业主希望通过此次改造设计满足多人居住的现代化二层建筑。而最终的建筑以红砖和水泥为主要材料,镂空的围墙使得人们对保温效果存疑。此次设计中建筑的适用性没有成为设计推敲的重点,建筑师试图展现的建筑风格,被村民描述为不美观的建筑,甚至有人评价其像公共厕所。
建筑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自媒体传播背景下,以北方乡村民宿的地域性表达为切入点,通过调研不同的北方乡村民宿案例,总结乡村民宿设计总体原则,探讨北方乡村民宿的地域性表达及应对自媒体传播的表达策略,为乡村民宿设计提供参考。
(1)明确自媒体传播背景下乡村民宿地域性表达的建设意义,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建设民宿产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打造旅游型村落。乡村民宿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其地域性表达。在庞大杂糅信息中,只有自身具有特色、拥有地域风格的民宿才能在众多民宿中站稳脚跟。
(2)本文深入分析了北方乡村民宿案例,探讨在自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地域性表达。随着民宿的高速发展,民宿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本文通过研究网络上六组具有代表性的北方乡村民宿案例,总结其应对自媒体传播背景的设计表达。在自媒体传播背景下,民宿案例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中拥有大量的文本数据。首先,收集并整理民宿文本数据,利用分词、统计高频词等方法,对民宿的场地、功能、空间、材料与细节、设计理念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民宿地域性表达的梳理发现,案例主要集中于分析民宿的场地和设计理念,对功能关注度较小。随后针对自媒体传播分析民宿设计要点,包括要利用场地讲故事、对比新旧建筑、夸大建筑细节、贴标签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