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本文将以经济类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经济类论文开题报告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绿色发展是全球各国共同追求的方向,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和战略选择(胡鞍钢和周绍杰,2014)。回顾各国工业化不断深化的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红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造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等一系列严峻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显著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陈诗一,2010)。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各国政府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之一(史贝贝等,2017)。其中,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其面临的优质生态环境供给能力不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据《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报告显示,2006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并保持碳排放量以每年 6%的速度进行增长;2011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煤炭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2016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 27.3%,位居全球首位1。而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保护现状也表示强烈不满,不断施压于中国政府加大和加速绿色发展工作(任力和黄崇杰,2015)。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范畴,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各方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冯之浚和周荣,2010)。
但是受限于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碳排放强度较高、控制难度较大、能源技术相对较为落后,故而其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林伯强等,2010;Elzen et al., 2016)。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 1996-2014 年碳排放数据,图 1 刻画了中国与全球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每单位 GDP 的碳排放量2)的趋势对比:从碳排放总量的角度来看(如左图),中国和世界的碳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近年来中国的碳排放量约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的 1/4,两者的趋势几乎平行,反映了中国的碳排放量增加是全球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从碳排放强度的角度来看(如右图),全球的碳排放强度保持相对稳定,而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虽然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降,但水平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在改善高碳排放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1.1.2 研究意义
(1)本文研究将探讨政府产业政策调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矛盾的综合绩效,打破了以往文献集中于独立研究政府干预影响经济发展或环境质量绩效的局面,扩宽了政府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研究视角,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经验和证据,也更贴合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时代背景。
(2)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将环境规制类约束性单一政策工具或者减排补贴类鼓励性单一政策工具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将使用具备全局性的重点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从而更加全局性地捕捉政策干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能为政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指明道路。
(3)本文将对比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干预地区碳排放强度绩效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揭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推动地区向绿色经济发展时的不同路径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分工与协同,开拓了政策与环保内容下多层级政府政策分工的研究框架,同时拓宽了当前有关重点产业政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内容
(1)产业政策的碳排放倾向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利用中国碳排放和政府五年规划数据,构造了产业政策的碳排放倾向性指数,构建地区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倾向性指数的计量模型。将各省各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各省各年碳排放倾向性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省份层面滞后一期的人均实际 GDP,实际 GDP 增长率,经济开放度,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影响地区碳排放的控制变量,利用回归模型估计五年规划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扶持倾向对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对比捕捉中央与地区产业政策扶持倾向影响的差异。
(2)产业政策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渠道
利用中国碳排放数据和政府五年规划数据,构建行业碳排放强度和产业政策的计量模型。将各省各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重点产业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利用回归模型研究重点产业政策对行业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渠道。
(3)产业政策扶持倾向性对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机制解释
通过对样本进行高碳排放行业和低碳排放行业的分组,分别估计重点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而利用回归系数解释产业政策对高碳排放行业扶持倾向性对于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
(4)中央与地方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化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不同类别政策的重点产业政策对高碳排放行业和低碳排放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差异,刻画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发展目标,通过各自的产业政策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化作用机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在论文前期的准备阶段与写作过程中,本文一方面积极通过暨南大学图书馆、知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政府政策干预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成果的文献,从而全面掌握目前所选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现状描述和实证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本文在归纳、总结现有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思路、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后,试图发现已有研究中隐含的问题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2)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应用经济学分析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借助统计归纳等数量分析手段,从而增强文章的可信度。本文采用中国 1998-2015 年的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数据和中央及省级“九五”至“十二五”规划数据进行两部分的实证分析:第一部分,从省份-年份维度,构建地区产业政策的碳排放倾向性指数,以此分析不同层级政府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扶持倾向对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第二部分,从省份-行业-年份维度,将样本分为高碳排放行业和低碳排放行业两组,再次对分组样本进行回归,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扶持对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差异,以此解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影响地区碳排放、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时所选择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差异。
五、研究结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通过产业政策的方式引导各个产业的发展,以调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两者之间寻求一条可以接受的道路。然而,由于政府存在多维度的目标,且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产业政策对于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方向并不明朗。为了揭示政府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政府五年规划与中国碳排放的数据展开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从中央与各地区的五年规划中整理出重点产业政策,构造了产业政策的碳排放倾向性指数,进而分析这一倾向对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并比较了不同层级政府产业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机制差异。其次,通过探讨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途径,指出产业政策发挥效应的作用渠道,并通过行业分组回归揭示不同类别重点产业政策的影响差异,解释了政府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
实证分析的结果有如下三个层面的结论:①中央政府更倾向于支持低碳排放行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支持高产值、高碳排放行业的发展。②地区产业政策越倾向于扶持高碳排放行业,越能够有效降低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经济向低碳化发展;相反,中央产业政策的倾向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③政府产业政策通过优先发展特定的行业影响不同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强度,最终作用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省特有重点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都存在显著的负影响,而中央重点产业政策只在低碳排放行业发挥减排的作用;由于高碳排放行业的规模与碳排放水平相对要高很多,产业政策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支持所带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最终导致了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总的来看,中央与地方政府因为发展目标的不同,在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且共同推动了地区经济向低碳化发展。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