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及应用
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病变程度的估计也很准确[1]。要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检查的图像满足诊断的要求,并非易事。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保证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前准备
(1)取得患者配合;(2)术前做过敏试验;(3)适当控制心率;(4)保持静脉通路;(5)选择造影剂浓度。
1.2 造影方法
1.2.1 GE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扫描时间0.35 s/360°、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重建时间0.5 s,电压120KV,毫安650MA,采集矩阵512×512、重建矩阵1024×1024、显示矩阵1024×1024、螺距4~6、对比剂量70~80 mL、注射速率5.0 mL/S、延迟扫描时间18~20 s,对比剂碘海醇370。
1.2.2 用心脏监测机观察心律情况,确保检查时心率最低,并保证心率平稳。
1.2.3 胸部正侧位定位,范围为上缘气管分叉下1 cm,下至心脏下缘。
1.2.4 采用肘静脉团注,注射20 mL开始扫描,用timimgbolus测出主动脉弓增强峰值时间,并确定扫描开始时间。
1.2.5 在机器启动预扫描开始时间内用3条所测时间让受检者吸气憋气,到预定时间开始扫描。
1.2.6 扫描完毕后即进行常规重建,根据观察部位选取部分或全部重建出的图像资料,将其转成容积数据资料装入3D软件中。本机配置了Siemems的三维工作站“02”用Real time3D及Fly 3D进行数据重建,并可应用图像透明技术、(即通过阈值调节窗宽、宽位及各种组织的特性调节图像的表现),可根据医师对诊断的需要而进行。可根据需要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及MIP最大密度投影,对血管走向进行评价。
2 结果
经血管内团注造影剂后,检查部位的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对其作连续多层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三维图像处理,显示心脏各血管的三维图像。
3 讨 论
3.1 多层螺旋平扫
平扫的目的主要是确定靶血管扫描范围,同时可了解血管有无出血后形成的血肿、管壁的钙化,观察血管周围脏器的病变。平扫时采用的准直器宽度为4.0 mm×5.0 mm,重建层厚为10 mm。CT血管造影扫描:根据靶血管的范围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案。尽管MSCT的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但也一定程度地存在扫描范围与CTA图像质量的矛盾。根据扫描速度(范围)或扫描图像质量优先原则,制定主要扫描方案。
3.2 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技术关键
(1)选择好正确的扫描延迟时间。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短,可达0.5 s/圈,60 cm范围只需十多秒就能完成,如造影剂未达到高峰即开心脏始扫描,不能显示3D-CTA图像。因而可采用Bolus-tracking跟踪扫描技术;或用Test-bolus测定后再进行扫描。(2)选择好造影剂的用量。各种不同部位的造影剂用量需求不一致,一般是每公斤体重2~2.5 mL,约90~150 mL。(3)选择较好的3D重建方式。由于3D工作站重建方式较多,合理选用重建方式对重建效果十分重要,从而达到最佳效果,需根据病变要求选择重建方式。
3.3 图像的后处理方法及其价值横断面图像重建
常规的横断面图像层厚5~10 mm,是评价血管疾病及其周围脏器的主要方式。薄层横断面图像层厚0.5~3.0 mm,作为重建CTA图像的基础,同时可作为控制模式检验三维图像发现的疾病。作为三维图像基础的横断面图像,原则上根据靶血管的管径和走行方向选择不同的层厚,与扫描平面垂直的血管,重建层厚可选择为准直器宽度的一半,重叠50%或无间隔重建,与扫描平面平行的血管,重建层厚选择为准直器宽度的1/3,重叠50%重建。多平面重建(MPR):MPR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单体素厚度的重建方法,可以在任意平面重建图像。传统MPR的缺点是重建的结构都在一个平面上,超出此平面的结构均不能显示。近年来开发的曲面重建技术(CPR)可弥补MPR的不足,它是用手绘的方法,在多种图像(包括横断面、MPR、MIP、SSD和VR图像)上沿血管路径划一条曲线,重建在不同平面结构的断面图。所描绘的兴趣区血管可显示在一个平面上,CPR有助于显示血管腔内和腔外病变。CPR图像高度依赖画线,如果画线不准确,画线以外的结构不能显示,当画线在血管腔边缘时所重建的CPR图像可显示血管狭窄的假象,此时必须另外重建与该平面垂直的断面以检验是否存在假阳性[2]。
3.4 多层螺旋CTA的适应证
SCTA在大血管和小范围的小血管成像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取代了DSA检查。MSCT具有高速和高分辨扫描功能,不仅可大解剖范围血管成像,而且可以小范围小血管精细显像,甚至可用于研究运动器官的血管。MSCT显著扩大了血管检查的适应证,除了可以适用SCT的所有适应证以外,MSCT增加的适应证范围包括以下血管。冠状动脉:MSCT的冠状动脉CTA无疑是螺旋CT突破性进展的技术之一。冠状动脉CTA是采用MSCT的高分辨扫描模式,同时数字化记录心电图数据。冠状动脉的容积数据和心电资料传输到工作站后,利用冠状动脉成像的专用软件,根据心电图数据回顾性选取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数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
总之,MSCT具有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具有高
分辨和高速扫描功能,加上强大的后处理软件,CTA极大地拓展了血管检查适应证范围,在创伤性动脉DSA检查的替代检查方法中,包括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目前MSCTA的空间分辨率最高,MSCTA在许多血管病变的检查方式中有望成为新的金标准[3]。尽管MRA和超声都在高速发展,随着MSCT机的推广和日后平板式MSCT 的开发,保证了MSCTA在临床的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卢艳红.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2):72-75.
[2]韩静.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不同重组技术的比较[J]. 放射学实践,2007,22 (1):82-84.
[3]李鸿鹏.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25):1566-1567.